第(3/3)頁 崇正覺察到了一絲不對勁,但見朝野情勢洶洶,也出于對閹黨余孽的恐懼,下旨三法司問詢閹黨。 注意措辭,問詢。 然而甭管是閹黨還是東林,誰經得起問? 差別只不過是誰問誰答而已。 不過兩日。 閹黨五虎之二的許顯純和田爾耕先后畏罪自殺。 東林黨從打開的突破口順勢追殺,不斷攀咬,最終將整個閹黨籠了進去。 此后半個多月,在京閹黨無論文武太監悉數下獄,數十道圣旨奔赴全國,捉拿余黨。 所缺空位,皆由在野東林填補。 人稱“眾正盈朝”。 崇正從善如流,撥亂反正,被朝野奉為“中興圣君”,大肆吹捧。 于是緊接著,九月中旬,決定大黎命運的重要一筆來了。 戶部尚書聯名三十余名官員奏請裁撤廠監,改由戶部派人征收江南商稅,并歷數廠監罪狀二十條。 滿堂東林信誓旦旦的保證,改由戶部派人征收商稅,每年可增收稅銀五百萬兩,革除廠監大肆斂財,中飽私囊之弊政,平息江南民憤。 崇正沉浸在“中興圣君”的盛贊中不明所以,繼續“從善如流”,一道圣旨下到江南,將魏忠良收刮錢糧的各種廠監、督糧隊總計五千余人悉數裁撤。 以后讓東林自己征收“自己”的錢糧。 圣旨到達南都之日,江南地主豪強富商彈冠相慶,對著北方山呼萬歲之后,帶領家丁護衛,將廠監和督糧隊的銀倉、糧倉、船隊燒殺搶掠一空,有怨報怨,有仇報仇。 五千余廠監、督糧隊死傷無數,余者遁入山野,就此消散。 也就是在那一天,盤踞在皇宮上方的氣運金龍徒然虛化,變得暮氣沉沉,只能依稀辨認出龍形。 這一幕驚得神算王倒吸一口涼氣,驚呼:“大黎完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