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羅亞輝和龐志波輕聲交流著。 “我也忽視了,不過我知道云珩拿出這個病案,肯定不會那么簡單,就是想來想去,都沒想明白究竟是哪兒不對,原來是之前的治療。” “是呀,熱入血室,錯用調補氣血的藥物,這是比較常犯的錯誤,可我們竟然沒想到問一下。” 羅亞輝點著頭。 “這個病案很不錯呀。 朱森強等幾位專家也在交流著。 之前云珩講的那個病案就很不錯,現在這個病案更是不錯,都能從實際上說明問題。 “患者從各方面來看都符合熱入血室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不少醫生可能都已經果斷的下了結論了,就是熱入血室。” 岳少江低下了頭。 “可我們繼續看,患者在之前有過治療用過調補氣血的藥物,這個點是很關鍵的。” 云珩繼續講著:“望、聞、問、切,每一診都很關鍵,有時候我們覺的微不足道的一個細節,或許就能發現一些比較關鍵的問題,問一下患者的既往病史,查看一下患者之前的診療記錄,結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李中梓的《內經知要》里面有說,脈者,血之征兆也,病態萬殊,盡欲以三指測其變化,非天下之至巧者,孰能與于斯?” 云珩緩緩道:“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脈診雖然能夠探查氣血的征兆歸經、病態,然而病態萬千,變化多端,僅僅以三根手指診脈判斷其變化,又豈是那么容易的,放眼全國,能有這個水平的又有幾個人?” “所以說,想要脈診無誤,必須以四診合參,相互佐證,互相印證,望色為先,耳占鼻嗅,口給以身,然后指切其脈.......” “自古就有以脈困醫之說,其實何止以脈困醫,四診單獨辯證,本就是不符合中醫綱常要領的,獲取到不準確不全面的信息,那么辯證必然出錯,辯證出錯,用藥則不是救人,而是害人了。” 說著,大屏幕上的畫面再次變化,又出現了新的病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