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相對于村里大部分外嫁的閨女,尤其是嫁出去都二十來年的那種閨女,在她們年輕的那幾年回娘家,因為爹娘還在世的緣故,可能娘家兄弟們不好太怠慢。 但等到爹娘去世,娘家由嫂子弟媳婦這些人掌握,甚至還分家了,那回娘家的這條路就不太好走。 一年又一年過去,當昔日的姑姑變成了姑奶,再回娘家,可能連你一間落腳的屋子都沒有,吃了一頓飯就得回,跟那個你生長的村子再無瓜葛。 相對比那些外嫁的閨女,楊華梅真的是太幸福了。 就連楊若晴這個來自現代的靈魂,都不由得感嘆楊華梅真的很命好。 出生在這個時代,爹娘在世,哥嫂都好,連帶著侄子侄媳婦都不敢怠慢她。 要回娘家,捎個信,兩個哥哥放下手頭事情一起去接。 娘家嫂子們提前安排好屋子,分配好飯菜,真的是…… “娘,這會子燒早飯還早著呢,遲半個時辰都可以。”楊若晴說。 “三嫂莫急嘛,待會我來幫你燒飯就是,咱妯娌倆一塊兒燒,快得很吶!”劉氏自告奮勇。 “那咋好意思呢?還要勞累你……”孫氏不疑有他。 但是楊若晴卻清楚,劉氏之所以如此主動,多半原因是想要正大光明在三房蹭飯,這是劉氏的習慣。 不過,就算劉氏不主動來幫忙燒飯,今天晌午,四叔和爺奶他們也都會過來一起吃晌午飯的。 到時候少不得也會邀請劉氏,所以都一個理兒。 于是楊若晴說:“娘,既然四嬸樂意幫你,那你就隨她吧,自家妯娌,客氣啥?是不四嬸?” 劉氏連連點頭,朝楊若晴豎起大拇指:“晴兒,你這話我就最愛聽了,咱是一家人嘛。” “隨對了三嫂,咱今個晌午殺哪只雞呀?”劉氏嘴里詢問著,脖子已經伸得長長的,在面前的雞舍里找尋著,挑選最合她眼的那只咯咯。 孫氏有點遲疑,說:“沒剩下幾只雞了,這段時日折損了四只……” “三嫂,晌午不殺雞來招待梅兒?她可還給孩子們喂著乃吶,雞那玩意兒漲乃,你不給殺,你就不怕咱那好脾氣的婆婆說你啊?” 劉氏擠眉弄眼,在‘好脾氣’三個字上,更是加重了語氣,玩了一把幽默。 孫氏干笑,就算婆婆不高興,她也認了。 這些自己養的雞鴨,是留著逢年過節孩子們從各個地方回來團聚才殺來吃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