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維持人類社會的本質是什么? 是法律? 是制度? 是生產力? 是技術? 還是道德? 是故事! 人類從開始思考那一刻,便學會講故事。 試想想,最開始的人類靠什么來凝聚群體、治理部落? 靠共同幻想一個神靈,然后部落的核心成員,將這個神靈告之給部落的每一個人。 只要做了壞事,就會受到神靈的懲罰。 至于這個好壞,也是有標準的,對于部落整體穩定是有利,就是好的,對于部落整體有害,就是壞的。 于是,大家相信了這個故事,不相信的,被淘汰出局。 直到文字的出現,故事的傳播范圍更大。 這個故事有另一個名字,叫做秩序。 如果要更書面一些,叫做制度、信仰、文化。 并且隨著人類部落戰爭的到來,戰敗者被迫相信戰勝者編造出來的故事。 例如戰敗者必須接受戰勝者的制度、信仰、文化。 后來國家出現,國王也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奴隸天生卑賤,貴族應該效忠王,如果敢背叛,將會得到責罰。 并且國王請來了讀書人,為這套故事編寫了更加完善、系統的理論。 于是,各地的文明,在各自原始的故事基礎上,隨著生產力和人口的變化,開始不斷衍化,形成文化、習性,演變出不同的王國、帝國。 又因為各自信奉的不同的故事,彼此征戰。 奴隸時代,上層告訴奴隸是不能背叛主人的。 封建時代,君王告訴大臣是必須效忠君主的。 直到生產力的突破,新的組織出現,打碎了原來故事的基礎,于是又有人說:給他們自由,讓他們自由買賣,只有這樣,才能繁榮,我們才能賺更多錢。 無論是俗世的律法,還是宗教的條文,本質都是維持穩定的一種秩序,一種大多數人都相信的故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