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試想想,某一天,人們不再聽到任何故事,人類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 所以啊,回到趙寧改制的本質(zhì)上來。 新政,無非是毀滅掉一種舊有的秩序,這種秩序是過去那些貴族們、文人們不斷印刻在這片土地上的。 他們告訴老百姓:我們有錢有地位,就能掌握更多的田,享受更好的生活,身份更加高貴,我們即使兼并再多的田,壟斷再多的買賣,都是我們應得的。 他們還告訴老百姓:我們提供田給你們種,給你們一口飯吃,你們必須感恩! 他們又聘請了一堆會寫字的文人,并且提高文人的地位,那些穿著絲綢的文人不斷告訴老百姓,他們是多么的高貴,他們應該享受,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老百姓于是默認了自己一年辛辛苦苦下來,種的地,自己只能拿到極少一部分保證自己不被餓死,其余的似乎應該交給他們。 這叫什么? 這就叫剝削。 剝削靠的從來不是蠻力,是根植入思維里的慣性,這種思維慣性一旦在普羅大眾中形成,就會演變成秩序。 就說圍攻農(nóng)政司,楊秉鼓動數(shù)十名官員這件事,是發(fā)生在頒布《京畿路新農(nóng)政條則》第二日。 短短一天時間,就有數(shù)十名官員敢冒著一定的風險去圍攻朝廷新政衙門。 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京畿路新農(nóng)政條則》的頒布,對原有的秩序一種強烈地沖擊。 它的出現(xiàn),仿佛一柄鋒利的刀,直接刺向了利益既得集團,使得利益既得集團內(nèi)部不約而同出現(xiàn)了強烈的抵抗行為。 這件事里面,趙寧敏銳察覺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官員在短時間內(nèi),不約而同。 這種行為,是一個縮影。 不約而同,這四個字非同尋常,可以幫作者再水……哦不對,是預示著利益既得集團可能會快速走到同一條戰(zhàn)線上。 圍攻農(nóng)政司衙門,還只是這種抵抗行為的開始。 就在東京城殺得人頭滾滾的時候,四輔報紙陸續(xù)快速刊登出來。 一時間,金人陰謀破壞朝廷新政的聲音,在民間傳得甚囂塵上,甚至越傳越邪乎。 六月十三日,樊樓,這里如同往日一樣賓客滿座。 此時的樊樓越發(fā)熱鬧,在說書先生說完后,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只因為說書先生說的是近日在東京城廣泛議論的新農(nóng)政。 這說書先生結束后,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有人開始辯論、解析《京畿路新農(nóng)政條則》的好處。 一個男子站起來,說道:“在下劉常,拋磚引玉,這新農(nóng)政之利,在于加富人之稅,富貴人家交稅更多,國庫更加充盈,前線的軍糧、軍餉,自然便有了保證,明面上與農(nóng)相關,實則為抗金之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