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要知道這鯽魚罐頭在北方已經開始批量賣了,雖然南北競爭還談不上,但總歸有種慢了人家一步的感覺。 那些人讓孟季凡回去后抓緊生產,最好在一個禮拜之內便把他們要的貨給做好發出來。 不然就不訂了。 還是孟季凡憑借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把他們勸好了。 說什么好飯不怕晚,北方到南方的距離不近,光是運輸也得個三兩天,還有就是如今鯽魚罐頭在北方十分紅火,南方還沒有大批量進,他們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而且已經驗證了南方人也喜歡吃這鯽魚罐頭,接受度很高,不是有好多人都拿著包裝去飯館跟商店打聽有沒有這種產品,能不能從北方進點兒過來,賣的貴一些也沒關系。 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以后發財還不指日可待? 那些人又怎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事實上,天下的商人都黑,只有更黑沒有最黑,他們自然也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的掙,也都愿意當第一個。 所以他們才逼著孟季凡盡快把鯽魚罐頭安排出來,交貨日期越早對他們越有利。 孟季凡跟他們拉回掰扯了一番,那些人才勉強同意,半個月之內一定把產品交出來。 他對廠里的情況也不是一無所知,起碼生產線調整到最快一個班次大概能生產多少他心里有數。 因為那兩條生產線是他安裝的,相關的數據他也知曉。 總之,他手里那些訂單,最快十天就能趕出來,最慢的話撐死十二天就足夠了。 反正能在交貨期內把貨交出去。 那么林知瑜手里那些訂單呢,那可是十八萬盒。 他手里這些訂單生產完了,要十二天之后才能開始生產她手里的訂單。 一天按著五千的量算,十八萬盒那就是三十六天。 這些訂貨的客戶都在北方,直接拖人家一個多月啊? 那叫啥事兒。 不過生產力就在這擺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孟季凡有些傻眼,他是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辦公室的門突然被人從外面敲響。 誰啊? 這個時候來,有沒有點兒眼力介,是不是想挨削了。 孟季凡想不出解決辦法來,心里正發愁,這會兒沒心情待客,更不想見任何人。 他煩躁地轉過椅子,背對著門口,沖高原揮了揮手,讓高原趕緊兩人打發走。 高原跟他的時間比較久,他們兩個已經默契到不用多說,往往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是什么意思。 高原知道孟季凡心里愁得慌,沒心思搭理任何人,難道他就有心情了嗎? 高原無奈地搖了搖頭,正想將來人迎出去,轉身的時候,一雙深黑的眼突然亮了亮,連忙迎了上去,臉上還笑吟吟的。 “瑜瑜姐?你怎么這個時候過來了?” 高原跟孟季凡處成了兄弟,但平時在廠里甭管有沒有人在,都會稱呼他為孟總。 林知瑜的股份比孟季凡還多,按理來說應該喊她一聲林總,尤其還是在廠里的時候。 可高原會覺得那樣顯得特別生分。 他見宋錦為總是喊瑜瑜姐,自己年紀跟宋錦為也差不多,所以從一開始他就跟著喊瑜瑜姐。 這樣顯得十分親切。 孟季凡:…… 處了好幾年的兄弟沒有一個認識幾個月的女人親切? 可真是他的好兄弟。 孟季凡聽到‘瑜瑜姐’這三個字,刷地一下將座椅轉了過來,眼中的亮光一點兒不比高原弱。 說是锃光瓦亮也不為過。 跟電燈泡似的看向林知瑜。 他可能是因為太高興,連這腦子也愈發不靈光,碰到沒辦法解決的困難,他居然沒想到問問林家妹子。 她主意向來多,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林知瑜見兩個電燈泡盯著她,十分無語。 這又咋了? 她將手里的支票遞到辦公桌上,“這是之前醬菜店那邊賣鯽魚罐頭的錢,當時提了六萬盒,一盒七毛錢,一共四萬兩千塊錢。 我之前讓高原去我家拿,他一直沒來,正好我來魚塘這邊辦事兒,就給捎帶著送過來了。 你們兩這是怎么了?” 一個個既開心又發愁的模樣,看著可真擰巴。 孟季凡看了眼桌上的支票,眼里的欣喜多了幾分,辛苦了這么多天,總算是見到錢了。 他們之前付出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欣喜也就持續了幾秒鐘,很快又陷入了愁容當中。 聽到林知瑜問話,孟季凡嘆了口氣,把碰到的困難事無巨細地跟她說了一遍。 末了又解釋了一句,“哎,這兩天我跟高原正為了這個事兒發愁呢,壓根兒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如今我們倆輪流在車間盯生產,所以他也抽不出時間來去你那拿支票。” 高原跟著點頭,口直心快地開口道,“是啊,瑜瑜姐,如今一個班次把生產線調整到最快,大伙兒一刻也不歇的生產,一個班次才有五千盒。 我跟孟總剛算了一下,按著現在的生產速度,他手里的訂單生產完了最快要十二天之后,你那的訂單全部生產完要三十六天,孟總已經跟人家簽訂了合同,所以得先生產,那么你那邊的訂單至少要等十二天才能開始生產。 總體算下來,到交貨,至少要等四十八天。” 差不多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別說人家客戶難以接受,就連他們自己也覺得等的周期太長了。 一個產品新上市,那必須得有充足的庫存,能及時供應上,才能證明這個加工廠有實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