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關鍵是他們種地也不像在加工廠上班兒這么穩定。 種地除了靠勤勞肯吃苦以外,還要靠天吃飯,這天好的話,收成就好,如果遇到了災害天氣,那真是顆粒無收。 辛勤勞作大半年全都化成了烏有。 他們又不是沒過過什么都沒有的日子。 沒有糧食沒有菜,甚至連樹上的樹葉都能被人擼光了。 后來有紅薯可以充饑,可那紅薯吃多了是真往外反酸水。 野菜也不常有,經常還在小苗苗的時候就被人薅光了。 忍饑挨餓,衣不蔽體,寒冷會帶走老人跟孩子的命,這對易水村的村民來說,是半年以前的常態。 看著家里人吃苦受罪,他們心里難受,卻無力改變。 相比較身體上承受的難過,那種骨子里的無力跟悲憤感才更折磨人。 總之,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 大家有的是力氣,不怕吃苦更不怕累,有掙錢的機會自然是多掙錢。 再說,多干一個班次的工就多一份工資,關鍵等訂單生產完了,還有那先進工作者的獎勵,獎金有五十塊錢呢,快趕上一個半月的工資了。 雖然只有十個名額,但萬一落到自己身上呢,幾率還是蠻大的。 高原見大伙兒積極性這么高漲,連忙給他們分配班次。 整個加工廠進入有序且緊張的生產狀態中。 孟季凡狠狠地松了一口氣。 這下手里的訂單都可以按時完成了。 當然了,產品一天沒有生產完,他也不敢全放松下來。 畢竟是第一次大批量的生產,他作為負責人得做好管理工作。 像孟浪那樣的事兒再也不能出了。 孟季凡讓食堂多買菜,每頓至少保證兩個菜,一葷一素,而且還要換著花樣做,另外每天中午都要準備一些降火去暑氣的湯,除此之外米飯跟白面饅頭都備著,工人們愿意吃什么愿意吃多少自己盛,只要不浪費就可以隨便吃。 一來保證工人們的營養,另外一方面,能讓大伙兒心情保持舒暢。 這樣干活兒才更有動力。 孟季凡可謂是小心翼翼,盡量把控每一處細節。 不說做到完美,但至少能做到讓工人們滿意。 他看著桌上的支票,問林知瑜,“之前咱們說好了,這分紅按著季度分,這些訂單都是六月份的,我把成本扣掉,咱們把錢分了吧。 至于擴大生產線的事兒,等這幾批訂單生產完了,錢到手了,引入新生產線的錢咱們再均攤?” 林知瑜自然沒意見,這幾批訂單掙得錢足夠引進好幾條生產線。 該出的錢出,該拿的錢也要拿。 她如今要建一個醬菜廠,青磚、物料跟人工,包括做醬菜的工具以及存放醬菜的器具,處處方方都需要錢。 之前,她不僅給那些機關單位和國營廠子送了鯽魚罐頭,還送了她做的醬菜。 醬菜的名氣算是打響了。 但她面臨著跟孟季凡差不多的難題。 訂單太多,靠她自己一個人,累死她也做不出來。 好在,之前她臨時組了一個做醬菜的團隊,就是用的蔬菜基地干活兒的那些人。 白菜跟蘿卜都已經成熟了,正是做醬菜的好時候。 目前大伙兒在蔬菜基地做醬菜,但想長期發展,小量的還行,大批量的根本供應不過來。 所以,林知瑜必須得趕緊把醬菜廠給建起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