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牧江的推薦,知青院的人很快就都知道了這一套真題。 他們等不及傳閱,便跑到鎮(zhèn)上去買,那種如獲至寶的表情讓別的考生看到了,他們也跟著買。 于是,真題的銷量蹭蹭地漲。 而在其余地區(qū),程徽月也找了幾個托,讓趙明生、程家人幫忙打廣告。 梅長蕓第一次收到女兒的請求,當然是百分百答應。 之前程徽月回上嶺村,讓她做點想做的事,她思來想去,都沒找到自己喜歡的事兒。 女兒丟了之后,她狀態(tài)不好早就沒有工作,現(xiàn)在想重新走出去也很難。 所以輾轉了小半個月,她加入了京都一個婦女工會,里面全都是軍嫂和軍政類家庭的女人,是為了幫助軍隊遺孀和孩子重振精神,有賺錢、生活能力的一個組織。 工會成員大多都有孩子,不少還都報名了高考,正是她打廣告的精準對象。 梅長蕓也不用多么夸張地引導,畢竟高考是熱門事件,她們這幾天說來說去都會提幾句。 她就只需要在聊天的時候順勢提到自家的閨女,再把那套真題的效果美化一下,自然有很多女人感興趣。 “你說的是真的嗎?這套題編的很好?” 梅長蕓一臉誠懇,“我騙你干啥?我聽我女兒說,他們那兒的知青全都買的這一套題,飯都吃不上了也要攢錢去買,還就等著編題的人再出一冊呢?!? 至于效果,買了的人自然就知道它的好。 她相信自家閨女,不會說大話。 眾人見她這么說,也有些心動。 反正不過是一套題而已,她們這當中的人家里條件不會差,給孩子買題的錢還是有的。 而且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只要做了題肯定就會有收獲。 那大家都去買,他們家的孩子不買,錯過了好題就是他們的損失?。? 不買白不買! 她們不約而同地想著,等工會的工作結束之后,立馬就跑到書店去找梅長蕓所說的那一套真題了!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田美君編出的真題迅速火爆起來。 而且它的內容確實是比市面上的題集要好,買了的人都慶幸,沒買到的人都捶胸扼腕! 收到銷量的反饋的出版社,欣喜若狂,開始加印,并給程徽月發(fā)電報催題。 在上嶺村安心復習的程徽月見到這個效果,心滿意足地把收到的稿費捐到學校,再把田美君寄過來的新試題寄了過去。 趁熱打鐵,把她的知名度炒起來。 而在這種熱潮中,京都教育部的領導難免注意到了情況。 幾個高校的教授和負責高考出題的人員也去買了兩冊真題和市面上其余的進行對比。 結果發(fā)現(xiàn),這一套真題受到追捧不是沒有道理。 這編題人的水準很高,其中好幾份真題都可以當做真正的高考試題。 幾人不免懷疑起來背后的出題人到底是誰,是哪里的人。 “我們出題的老師里,有誰偷偷準備了這套試題嗎?”京都大學的王松教授推了推眼鏡,看向在座的其余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