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先前派出的十騎精兵正在此停馬歇息,不敢向前。驛站以北一百米處,有一顆大樹,上面吊著幾具尸體,旁邊生了一堆篝火。 眾人走近一看,竟是湘軍俘虜的尸首。為首是個馬隊的哨官,也是王錱的愛徒,性格剛直,與王錱頗為相似。 王錱能想象得到,他一定是受傷后被俘。以他的性格,不僅不會投降敵軍,更不會曲意求饒。他一定會破口大罵敵軍,故被敵軍吊死,用來警示追兵。 王錱心中隱隱作痛,加之連日行軍,體力不支,感覺眼前一黑,頓有昏天暗地之感。 親兵連忙扶住王錱坐下。喘息片刻,王錱恢復過來,強行打起精神。 那哨官尸首胸前別著一張信封,打開一看,里面有張一尺見方的白紙,上面寫著: “明告湘勇王錱,‘莫要追擊,小心中伏’。革命軍廣西守備師副師長陳玉成。” “莫要追擊,小心中伏”八個字特意被寫得極大。落款是16歲的小將陳玉成,更把王錱氣得血脈賁張。 他恨不得立即集結部隊,追上革命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好為死去的愛徒報仇血恨。 手下副將張運蘭攔住了他。這位張運蘭,也是老湘營中的名將。 歷史上,王錱病死后,堂弟王開化與張運蘭分領其軍。王開化亦病死于軍中,張運蘭則以軍功升任福建按察使,于同治三年在福建戰死。 張運蘭說道:“敵軍兵少,故設下疑兵之計。從祁陽縣到衡陽府城,這段官道崎嶇難行,兩旁都是高山,便于敵軍設伏。 “我們若要追擊敵軍,必須派出兩支精兵,沿兩翼的山脊線并行,防止敵軍設伏。士卒連日急行軍,疲憊已極,不如好好歇息一晚,明日再奮起直追。” 王錱深以為然,只得停止追擊。已是三更時分,再返回大營又要耽擱時間。可若是留在驛站宿營,王錱手頭上兵馬太少,敵軍又神出鬼沒,隨時可能過來襲擊。 他只得帶兵返回大營,時間已是四更時分。卸下裝具后,王錱和衣而睡。可他修養還不到家,憂憤得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好不容易睡著,營中號角吹響,正是老湘營起床出操的號角。王錱一向帶頭出操,今天也不例外,頂住疲勞,從床上一躍而起。 吃過早飯,王錱帶領老湘營,分為前后兩隊,沿驛道向北進發。他聽從張運蘭的意見,在驛道兩旁的高山上各派一哨精兵,搜索前進,防止革命軍設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