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7游擊旅,以拉提茲森林為活動核心,他們主要向北方擴展勢力,在各個村莊中殺掉當地的叛徒和德國駐軍,并進行宣傳。 烏克蘭的廣大農村,在十年前的饑荒中遭遇到嚴重打擊。當地人一致認為苦難源于斯大林,當德軍打過來時,很多人甚至還奉德軍為解放者。不過德軍終究是要利用這里的物資,他們的后勤部隊缺乏卡車,數百萬的騾子和馬匹充當運輸主力。將軍械彈藥和軍糧從本土運到烏克蘭,這太耗費周章。 烏克蘭的農民很快發現,這些德國人一點也不友好!他們需要糧食,需要大量的糧食!每個村莊都被勒令上繳一定的糧食充軍,膽敢又反抗,或者上繳不齊,德軍就以殺人作為報復。 德軍顯然沒有打算讓占領區休養生息一陣子,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這個概念。 羅馬尼亞能提供的石油,在四月份終于達到了巔峰狀態下的每天75萬桶,折算下來就是每天11萬噸原油。德國的重工業,和數百萬軍隊,這是一張巨大的胃口。德國占有的西里西亞油田和羅馬尼亞的油田出油量確實很大,還是不能滿足數百萬軍隊消費。 新型的四號坦克,火炮威力和裝甲防護都得到提升,加裝了柵欄裝甲后也能大幅提高反RPG能力。它們更重了,因而安裝了更大馬力的發動機,吃油能力也上了臺階。 德軍那里,希特勒認定德軍1942年的主攻方向在蘇聯的南部,因而,一份占領蘇聯巴庫油田的計劃已經開始制定。 當前,蘇聯根本不知道他們占有的苦寒西伯利亞的凍土下,存在著一片綿延五百公里的大油庫——秋明油田。它一定會為蘇聯發現,并客觀上改變了蘇聯的命運。 蘇軍非常清楚,他們的巴庫油田可謂是軍隊的命脈。蘇聯的精華區淪陷了一半,他們手中僅剩下巴庫這個大油田,軍隊需求的八成石油,就來自這里! 高加索的居民踴躍參軍,他們組成了支持蘇聯的哥薩克部隊,隨時接收拆遷。但是高加索的居民總量不多,兵源亦是不多。這些新組組建的部隊,一部分加入了克里米亞方面軍,他們當前正在克里米亞,等待著鐵木辛哥那乾坤一擲! 當前,至少大量的蘇軍高級軍官,認為解放哈爾科夫如探囊取物,準備似乎已經妥當,是時候教訓敵人了! 德軍早在巴爾文科河防守失利,就清楚的意識到,蘇軍下一步一定要收復哈爾科夫。 因此,大量德軍精銳,開始向前線部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