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戰爭打到這個份兒上,德意志青年踴躍參軍,他們組成新的步兵師,直接奔赴前線。德軍進入頓巴斯的交通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經過基輔通過第聶伯河,另一個則是走克列緬丘格過河。 德軍第634師則是從北方調來,從其靠后的番號順序,就看得出這支部隊并非一線。他們的任務是守好切爾尼戈夫城地區,利用該地的偽市政,利用本地的人力資源和工業能力,使得成為德軍的一個后勤基地。 第17游擊旅在哥羅德尼亞附近的頻繁襲擾,惹怒了德軍。可惜634師的總兵力才一萬一千人,又駐守多個地方。那些游擊隊就好似靈活的蚊子,徹底消滅他們需要更多兵力。 德軍沒有辦法,634師加上麾下的一支警察團(三支烏克人東方營組成),總兵力才區區一萬三千人,軍隊過于分散很容易被各個擊破。若是收縮兵力,等于是向他們妥協。 德軍沒有妥協,就憑這這些兵力,愣是硬抗游擊隊的騷擾。 因此,第17游擊旅的襲擾成果顯著,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收編了近千名新士兵,繳獲了四百多支槍。 事實證明,偽警察的戰斗力不高,他們最善于打順風仗,一旦覺得巨大的危險,便會選擇撤退。米羅什尼科就是在這種情況才繳獲了不少槍械彈藥。 德軍消滅不了游擊隊,他們就那村民開刀。大部分的村莊都私通游擊隊,他們不加審訊,就簡單粗暴的按照戈貝爾定下的辦法,即一個德軍士兵被殺,五個當地人陪葬!一時間民怨沸騰,恐怖氣氛在烏克蘭大地滿意。德軍的殘酷手段更是嚴重干擾了春耕!烏克蘭人沒有按照預想的那般好好種地,到了秋天,小麥產量必然低下。 但這和德軍有何關系呢?屆時,他們拿走所有余糧即可。至少廣袤烏克蘭的糧食養活五百萬各類軍人和后勤,還是沒問題的。 第17游擊旅在三月和四月,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大部分的游擊部隊也是在這時候實力快速擴充的。 這肌肉練好了,就該去揍仇人! 四月份,米羅什尼科和他的戰士們,突然看到天上到處是飛機。他們在第一時間做好防空襲準備,可惜飛機卻在他們頭頂拐了彎飛走了。 這都是誰的飛機?米羅什尼科對蘇軍新型的拉格3戰斗機一無所知,通過上面的紅星涂裝,斷定這必然是蘇軍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