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后夏書·夏景昀傳-《第一權臣》
第(2/3)頁
及至五月,高陽奉皇命以倉部司郎中之職,督漕運于龍首。
高陽入淮水而入龍首,直抵淮安縣,龍首州州牧蕭鳳山大怖,密遣心腹鼓動流民作亂。
六月有星墜于野,上柱國、靖王姜青玄薨,國失其柱,舉國震動。
信至于龍首,蕭鳳山急密令叛軍舉旗,旋破梁郡,旬日兼跨兩郡之地,中京震動。
初皇后早薨,太子荒悖,為帝不喜,賴有龍首州州牧蕭鳳山者曾以皇后姊子貴幸,多加援護。英國公呂如松自以元勛之后,乃皇八子臨江郡王泰之外祖,見太子惡于帝,常懷扶泰爭儲之意。黑冰臺首領玄狐素懷遠志,陰謀篡逆,暗救秦思朝為禍。于是太子明、蕭鳳山、玄狐、秦思朝與呂如松通謀。及四象州叛軍起事,如松請為帥,帝許之,并令其都督四象、龍首二州諸軍事,領兵平叛;破賊之后,如松乘勝制蕭鳳山還京。及抵京師,駐于郊二十里,帝領玄狐入營,不查,遭太子弒。是夜,明帝崩于軍中,太子明襲尊號,于靈前繼位。明日,改元太初。以弒君之罪嫁禍秦思朝而殺之,并密捕德妃及膠東郡王而無果。
鳳山既定奇謀入京,又憚高陽之能,分精兵三千突襲淮安,困高陽于縣衙,高陽查之有變,借暮色之掩,以天燈之術詐離,其人則與追軍共出脫困。
當是時,偽帝臨朝,蕭鳳山掌政,呂如松掌軍,弒君之真相不顯而朝野多無異議。唯前丞相蘇宗哲、泗水州州牧李天風以偽帝得位不正,舉義旗。
安國郡王姜玉虎為故靖王守孝,暗庇膠東郡王白,鳳山入姜府搜捕無果而還。高陽孤身入京,密謀反正。
偽帝大位初定,命呂如松領兵平叛,如松既走,高陽又于暗中策動龍首州動亂,龍首乃鳳山之基,鳳山驚惶,領兵征討,京師遂空。
崇寧二十四年秋八月,丁卯。未曉,中護軍將軍岳平武占武庫,盡得其械,前禁軍統領商至誠領兵取宮禁,鳳陽公秦寶林以族士相附,高陽與膠東郡王白共乘,親臨戰陣。禁軍統領令狐劍率禁軍固守以拒,黑冰臺玄狐領黑騎襲高陽軍之后路,眾人驚懼,唯高陽從容而對,軍心得定。巡防營統領楊映輝為忠義所感,舉兵以應膠東郡王。恰逢偽帝被盡忠先帝之內侍所擒,押解當場,軍心大振而偽帝之屬立潰,戰局由是而終。高陽執王手入宮,先祭先帝,百官肅然跪迎,天命遂定,是為世祖孝文皇帝。
文帝既承襲大統,然諂媚不忠之臣喧囂于內,蕭鳳山、呂如松之徒逞兇于外,兼有各州烽煙,朝廷之屬不過泗水、云夢、廣陵、龍首四州,高陽遂為帝作檄文而廣布四海。
【先帝圣德在位,功格區宇
而賊明乘藉冢嫡,夙蒙寵樹,正位東朝,禮絕君上,兇慢之情,發于齠昪,猜忍之心,成于幾立。賊呂如松、蕭鳳山交相倚附,共逞奸回.
今大勢既成,威聲已接,便宜因變立功,洗雪滓累;若事有不獲,能背逆歸順,亦其次也;如有守迷遂往,黨一兇類,刑茲無赦,戮及五宗。賞罰之科,信如日月。原火一燎,異物同灰,幸求多福,無貽后悔。書到宣告,咸使聞知。】
(PS:按說是要貼原文的,但正文里有,這兒就不貼了。)
各州官軍遂定,唯九河、白壤、狼牙、四象四州,為呂、蕭二賊所據。
二十四年秋,呂如松領軍三萬由狼牙州進逼,蕭鳳山領兵兩萬由四象州回擊,合兵五萬,屯于汜水關下。云麾將軍岳平武舉眾拒之。京師響震,更有遷都之議,高陽從容而對,陰遣姜玉虎領精騎兩千抵汜水關。玉虎于汜水關,三千破五萬,臨陣生擒蕭、呂二賊,天下皆驚,而朝野遂安。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方山县|
新绛县|
宁河县|
古丈县|
康平县|
夹江县|
黔东|
上高县|
望谟县|
屏东市|
江阴市|
浙江省|
溆浦县|
宜兰县|
永城市|
井研县|
静安区|
曲松县|
布尔津县|
定远县|
威海市|
岑巩县|
高雄市|
淮南市|
象山县|
司法|
棋牌|
大同县|
保定市|
乌鲁木齐县|
东港市|
嘉荫县|
洛扎县|
湖北省|
遂昌县|
铜川市|
孝昌县|
昌江|
邓州市|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