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薛沛林用樹枝戳著郢江郡的位置,繼續說道:“你應該也看出來了,郢江郡處于荼州東南,這里地勢高,如無意外,郢江會一路向西北方向流淌,但到了這里!” 顧七順著薛沛林指著的方向看去,開口問道:“這郢山有何不妥?” 薛沛林答:“郢山中間有山澗,郢江水直接通過山澗向外流淌。但此處狹窄,加上郢江在流淌之時卷帶著不少的泥沙,最終堆積在這里。” 許是自己平日看多了裴啟桓的治水論,加上謄抄了治水詳策,多少懂了點河道治理的都東西。 薛沛林說的話,如今竟能聽懂。 于是顧七也抽出一根樹枝戳向郢山的山澗處,道:“久而久之,泥沙下沉,在山澗堆積,郢江水流不下去。若此時再遇到連日暴雨,怕是郢江郡要被水淹了。” “沒錯。”薛沛林點了點頭,對這個后起之秀,懷揣了更多的期望。“首先被淹的,便是靠著郢山的郢山郡,隨后便是郢江郡。西北的其他幾個郡,吃的都是郢江水,這里一堵,后面的就會鬧旱災。” “薛大人的意思是,只要解決了這郢江郡的問題,后面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薛沛林聽完,搖了搖頭。 顧七又糊涂了。 “郢江水到了這里,”薛沛林指著西北倒數第三個郡說道,“便不往下走了。” “這是為何?” 薛沛林嘆了口氣,拿著樹枝在這個郡內畫了一個圈:“這里,有個湖。” “薛大人的意思是,郢江水入了這湖,便不再向下?” “對,”薛沛林答道:“裴大人有所不知,這郢江本就跟澤州奉江是一體,澤州多平原,到了荼州,水中混著泥漿,再入這湖泊,直接導致湖泊水體受損,水質差,還總散著一股難聞的氣味。” 顧七懵了,荼州與澤州雖說離得近,但實際上相距甚遠,想不到竟還有這種聯系。 顧七嘟囔道:“難怪陛下會安排柳大人前往澤州。” 薛沛林盯著地上的圖,皺著眉頭道:“不錯,澤州多河流,基本都是從奉江分出去的。奉江又一直延伸至荼州,可見這澤州與荼州治水的關鍵,便是奉江。你已擬好治水詳策,柳紀綱和那位翰林學士雖然看不懂,但處理一些基礎之事還不在話下。陛下讓你來荼州,是為了看一看荼州的情況,好有個對策。” 聽到薛沛林的話,顧七開始犯愁。 裴啟桓的治水論上,并未有提及澤州和荼州的聯系,且這荼州如此復雜,自己又沒有半點治水經驗,只怕身份會遭人嫌疑。 薛沛林抬起頭,見顧七一籌莫展,笑了兩聲:“裴大人不必如此,老夫在荼州生長,對荼州了解甚深,卻依舊沒有合適的治水對策。急是急不來的。” 顧七干笑兩聲道:“薛大人經驗豐富,又在這荼州土生土長,一定有很多計劃,屆時晚生愿全力配合。” 薛沛林擺了擺手:“論治水,老夫可比不上裴大人你。此次治水,裴大人不必有顧慮,咱們通力合作,定能解決百姓吃水的問題。” 顧七尷尬地笑了笑。 夜更深了些,顧七扯了扯身上的大氅,沖薛沛林道:“薛大人,天色已晚,不如我們早點歇息吧,明日還要繼續趕路。” 薛沛林將樹枝扔回火堆,雙手拄著膝蓋想要站起來,顧七見他上了年紀,恐起身費勁,便向前邁了一步,扶他站穩。 薛沛林笑道:“老了,多走兩步骨頭都發酸。” “薛大人還是要保重身體為要,不要太過勞累了。”顧七攙著薛沛林往帳篷方向走,順便招呼小廝將這邊的火堆弄滅。 送薛沛林回到帳中后,叮囑了小廝幾句,自己也入帳休息。 外面的風吹得“嗚嗚”響,里面倒是暖和一些,才剛躺下不久,忽覺小腹一陣絞痛,下身有些異樣。 糟了!難不成這個時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