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商場就是這樣,自己做的時候,是“智慧敏銳的超前決策”,別人做,那就是“鉆規則漏洞的無恥之徒”。 韓易也不能免俗。 只要能讓《cold&nbp;water》穩住亞軍的位置,別說打折了,要不是不能計入銷量,他甚至愿意白送。 因為《cloer》的1周連冠,是電子音樂與電子音樂制作人,在公告牌主榜的最高光表現。它標志著,1980年代發端、1990年代蓄勢、000年代上升、010年代總爆發的edm文化,正式在主流文化圈到達了頂峰。 接下來的七年時間里,還會有一些電子音樂相繼奪冠,比如the&nbp;weeknd和daft&nbp;punk合作的《tarboy》、dy&nbp;gaga和ariana&nbp;grande的《rain&nbp;on&nbp;me》、haley的《without&nbp;me》、bt的《dynamite》和《butter》、the&nbp;kid&nbp;roi和jutin&nbp;bieber的《tay》……但再也沒有一位電子音樂制作人,可以像之前的calvin&nbp;harri、zedd、diplo與the&nbp;chainmoker那樣,在藝人欄掛上自己的名字,直接奪魁了。 隨著00年代,techno音樂的商業化和主流化,這股席卷全球的edm浪潮,會被完全融入流行音樂架構的復古舞曲取代,逐漸消弭。 電子音樂還會有廣泛的受眾,tomorrownd和edc依然會一票難求,但再也不會以獨立而獨特的形態,用最傳統的choru-buildup-drop模式征服電臺與榜單了。 至少到韓易重生為止,這樣的情況仍在持續。 所以,想要讓旗下簽約的電子音樂人繼續出成績,讓剛剛收購的mad&nbp;decent乘風而起,讓瀚音樂未來的電音產業布局之路走得更加順暢,韓易就必須盡自己的一份心力,盡可能提升、擴大、延長電子音樂在主流圈層的商業成績和文化影響力。 《cloer》這首歌,他只能出個歌手霍爾希來演唱人聲旋律,別的事情他管不到,也不該他管。 但《cold&nbp;water》,他可是擁有完整母帶版權和音樂版權的。 唱片公司和版權發行公司能揣進兜里的每一分錢,他都是幕后的直接受益者。 自7月底單曲正式發行以來,包含美國在內,《cold&nbp;water》全球流媒體平臺的每周播放總量,就沒有跌破過3000萬。截止10月6日,瀚音樂錄得的流媒體數據已經超過了4.8億。 這意味著,光是這兩個月,瀚音樂旗下的mad&nbp;decent就通過這首歌,獲得了至少19.63萬美元的收益。 去掉藝人分成之后,也有將近10萬美元在賬上留存。 考慮到熱門歌曲的長尾效應,未來《cold&nbp;water》至少還能為廠牌帶來這個數字兩倍以上的收入。 而這還只是流媒體一個環節而已,隨著冠軍單曲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與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電影方、廣告商,甚至是購物中心和大型連鎖餐廳會選擇將《cold&nbp;water》加入他們的歌單以吸引顧客,由此,同步授權和公開表演授權的收入也會上升到七位數的區間。 換句話說,一首《cold&nbp;water》,就能為mad&nbp;decent與控股的瀚音樂帶來千萬美元的收入。 考慮到這支單曲的制作成本,這些綠油油的美鈔,全都是凈利潤。 到這一步,哪怕再愚鈍頑固、再故步自封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韓易掏出3600萬美元收購diplo和凱文-庫薩特蘇股份的商業行為,是一次精明而富有遠見的戰略投資。 實際進賬的版稅和授權費,再加上母帶版權和音樂版權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便足夠韓易回本了。 甚至,如果一直持有到00年之后,等華爾街開始大肆收購音樂版權,熱單的溢價升到最高時再出手,韓易不僅可以回本,甚至還能大賺一筆。 對于沒有備忘錄外掛的普通人來說,完成這一次投資轉手,就可以原地退休,享受余下時光里,漫長而悠閑的贏家人生了。 哪怕不去想那么遠,把《cold&nbp;water》的收益全部放在mad&nbp;decent廠牌賬戶上不動,這筆錢也足以支持mad&nbp;decent在不發行任何一首新歌的情況下,繼續運營五六年的時間。要是砍掉制作和宣發方面的工作人員,只留下最基本的運營維護功能,那mad&nbp;decent甚至可以就依靠這一首歌,永遠生存下去。 一首冠軍單曲,就蘊含著如此巨大的能量。 而今年,公告牌的冠軍單曲,總共會有13首。 除了這一首屬于瀚音樂,其他的,都是三大音樂集團的資產。 往前倒推76年,自1940年7月7日公告牌發布第一份榜單開始,美國音樂工業里誕生的每一首冠軍單曲,幾乎都躺在這三個集團的版權庫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