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位老儒生只不過是一個童生,考了幾十年沒有考上秀才,便在鄉下辦了一間私塾,招一些小孩讀書寫字。 在這個時代,讀書人還是很吃香的,劉老夫子雖然念了十來遍公告,但是依然不厭其煩的念著。 “今日,前線傳來戰報,皇帝的第十八個兒子,肅王殿下朱拓率領各個軍鎮的將士,驅趕蒙古聯軍一千多里,全殲了蒙古韃子,斬首三萬余,俘虜五千余,繳獲戰馬五萬匹,還有牛羊無數……” “經此一戰,蒙古各部落元氣大傷,再也不可能侵襲我大明邊境了!” 隨著這老儒生講完,周圍的百姓再一次大聲歡呼起來。 “皇帝的十八子都如此厲害,那前面的十七個兒子豈不是更猛?” “想什么呢,這可是肅王殿下啊!我聽別人說,肅王殿下十四歲就離開了京城,只身一人前去嶺南就藩。肅王殿下只用了三年時間,就搞定了南方的土司,而且嶺南的百姓吃得飽,穿得暖,小日子過得非常不錯。” “這也太牛掰了吧?” “前些日子,咱們晉地不是來了一批嶺南的客商嘛?他們竟然無償給咱們送了番薯、物資,聽說就是肅王殿下的主意。這些人在談起肅王殿下的時候,無一不豎起大拇指!” “是啊,看來肅王殿下文能安國,武能守疆,這樣的皇子咱們往常只在戲文中見過,真希望他能在晉地多待一段時間。” 而在百姓們議論紛紛之時,有一個青年男子卻突然大哭了起來,然后就要轉身離開。 見到這青年的表現,眾人紛紛不解,有人沖他喊道:“李鐵柱,你干什么去?這大喜的日子,怎么還像個娘們一樣,哭哭啼啼的?” 李鐵柱臉上還殘留著淚痕,大聲道:“我老母死在蒙古人的手上,肅王殿下為我報了血海深仇,我李鐵柱要回家為肅王殿下立一塊長生牌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