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臣楊榮,謝主隆恩!” 楊榮跪拜后,站在左側。 緊接著,便是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的唱榜,也是重復三遍,其中第二名就是在牢獄中與朱拓有一面之緣的陳安,第三名就是石景同,兩人也是依次站在御道上,叩謝皇恩。 唱榜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儀式才算是結束,宮殿外的樂師開始奏起了樂曲,劉三吾帶著百名進士再次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之后,金榜前三名依次拜見皇帝朱元璋。 聆聽朱元璋訓話。 “不必多禮,起來吧。”龍椅上的朱元璋抬了抬手,示意楊榮起身。 楊榮恭敬地站起身,余光小心翼翼的打量著圣上,他這一生,還沒有見過朱元璋,只是聽傳聞說,當今陛下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但傳聞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說皇帝陛下不近人情、心狠手辣。 “既然你是今科狀元,想必有過人之處。如今朕順應天命,當了這大明的皇帝,要庇護天下,要讓全天下的百姓有耕種的土地,有養家糊口的工作,免受忍饑挨餓的困難,除此之外,還要平定天下,不能讓盜賊和戰亂侵擾百姓,這樣才能無愧于心。” “朕勵精圖治三十年,百姓生活雖然大為改善,但還沒有完成這樣的理想。江山社稷也不安定,有水災,有旱災,還有人叛亂……朕想問你,可有什么治國安邦的好方法。” 楊榮聞言,皺眉思索了起來。 開國帝王,主動納諫,看起來皇帝朱元璋在虛心問策。 但是楊榮卻不敢瞎幾把胡說。 因為前車之鑒就是解縉那家伙,滿肚子的書生意氣,在考中金榜后,又得到朱元璋的賞識,當朱元璋笑瞇瞇的問策時,解縉激動壞了。 連夜寫了《太平十策》遞了上去,在這奏章上,他揮斥方遒,對大明的吏治、民生、軍事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對此表示很贊,講的很好,下次不要再講了。然后一紙詔書,讓他回鄉十年,好好琢磨琢磨什么是為臣之道! 所以說,提出的治國良策既要符合實際,又要有針對性,還不能引起陛下的反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