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起碼現在來看經濟支出和收獲已經完全不成正比,南北百萬秦軍,如今就像一個無底洞一般。 耕戰制度成就了大秦,但又不可避免的將大秦推向了另一個深淵。 而九州說,很顯然和大秦的耕戰體系有所違背。 若按九州說,大秦一統天下,已經占據了天底下最為富碩的土地和疆域,其他地區皆為蠻荒之地,得不償失,大秦的耕戰體系崩塌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而大九州說能夠盛行說白了就是契合了大秦的耕戰體系。 跨過隔絕赤縣神州的汪洋和高山以后,還有和赤縣神州一般富饒的土地等待征服。 大秦南北齊發力,北邊是草原荒漠雪山,南邊是毒蟲瘴氣深山老林。 大秦已經正在嘗試跨過南北的天然屏障尋找新的大州。 而徐福出海尋仙,或許也并不簡單的是出海求仙,探索新的世界或許也是任務中的一環。 眼下大秦一統天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本就沒有什么可以借鑒的例子。 而始皇帝又本能的察覺到大秦帝國的隱患,亦或者察覺到了商鞅法的隱患。 如果始皇帝是商鞅法堅定不移的支持者,壓根就不會有天下一統以后大儒淳于越和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朝堂斗法。 始皇帝自己本身也在不斷的取舍當中,否則淳于越根本沒有斗法的機會,更不會成為長公子扶蘇的老師。 而李斯,能夠從這次斗法中獲勝,必然不僅僅是單純的推崇商鞅之法,必然也主導了大秦律法一定的改革。 秦國以法家治國,但法并非一成不變。 律法也是一改再改,商鞅沒那個本事制定出只要照本宣科一成不改就能讓秦國一統天下的制度。 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人能夠制定出來。 秦國每一次國君的更換,主政人員的更換,都會導致律法一次一次的補充修訂。 甚至很多商君時期制定下來的法律到了現在李斯當政早已經面目全非,獎罰程度也區別甚大。 其不變的是耕戰體系和吏治體系。 耕戰體系保證了秦國的戰爭動員力,數量充足基礎知識完備的吏員保證了秦國律法的執行和獎罰制度的執行。 而現在,秦國的耕戰體系和吏治體系同時出了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