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見朱佑樘發懵,李青換了個問法:“你想做個什么樣的皇帝?” 他補充道:“不局限于大明皇帝?!? 人人都有理想,尤其是少年時期,而這個理想往往是他在很長一段時間,憧憬的未來。 朱佑樘是儲君,未來的大明皇帝,他的志向很重要! 基于此,李青才會問這么個問題。 朱佑樘想了許久,才道:“漢文帝那樣的皇帝?!? “漢文帝……”李青沉吟了下,點頭笑道:“下一任的政治土壤,倒是符合你的志向?!? 朱見深搞完事情,大明許多潛在的隱患也會隨之消弭,后繼之君最好不折騰,且也沒折騰的必要了。 漢文帝推崇黃老之學,確實符合下一任皇帝的政治土壤。 李青頷首道:“不錯的志向?!? 頓了下,“但你知道,想做到漢文帝那般,需要具備什么嗎?” “勤政愛民。” “漢文帝愛民,卻并不算勤政?!崩钋鄵u頭。 朱佑樘撓了撓頭,問:“需要什么???” “極致的權謀之術!”李青道,“漢文帝是藩王入京,他當時所在的背景,廟堂波詭云譎,可謂是兇險到了極點,他這個皇帝都是大臣定的……” 說著,他忽的皺眉。 這劇本……貌似嘉靖皇帝也拿過。 “先生?” “???哦?!崩钋嗲辶饲迳ぷ樱溃骸白x史不能光看一個人做了什么,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思考他是如何做的,史書留給我們的只是結論,要學會用逆向思維反推。” 頓了下,他道:“漢文帝是個很有作為的君王,盡管他推崇黃老之學,不夠勤政,但文帝一朝百姓安康,國庫充盈,絕對稱得上明主; 可若結合當時的背景,你就會發現,他能做到那般,其中的難度會是多大; 但他還是做到了,這才是文帝的厲害之處。” 李青不教具體細化的東西,他教的是把握大方向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但前提是你得讀懂,讀透才行,你若光是看到這個皇帝英明,那個皇帝昏庸,那只是在浪費時間罷了。”李青道,“國家施政當因時因勢而定,不是說,你想成為文帝那樣的皇帝,照著文帝學就可以了,懂嗎?” 朱佑樘聽不太懂,卻是覺得李青說的很有道理,點頭道:“我記住了?!? 他沒有不懂裝懂,只是將這話牢記在心,并不恥下問: “但先生的話,我不太懂,還請先生明言。” 李青伸出兩個手指,“我教你兩個方法,一是鉆研,二是總結。” “鉆研,總結……”朱佑樘喃喃重復了一遍,問:“具體呢?” “具體要你自己鉆研,總結?!? 朱佑樘:“……” 李青卻道:“自己領悟,遠比靠別人掰開揉碎地喂,要強的太多; 你且記著,他日你做了皇帝,你的每一個決定,都會給很多人帶來好處,亦或壞處,而人人都有私心,所以,你要有自己的主見,也有要對事物的嚴格判斷?!? 朱佑樘聽得很吃力,不禁問:“先生,怎樣才能做到這樣?” 人的天性是懶惰的,對只教方式方法,不教具細化的教學方式,朱佑樘很不適應。 他還是想學簡單一些,最好舉個案例,講其然,及所以然。 這終究只是個七歲的孩子。 李青并未氣惱和不耐,這是人的天性,況且,小太子也沒接受過這種教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