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按理說當人子面議論其父之過,該當稱不盡,為人子有權利也有責任,維護自家父皇的威名。 可跟隨老朱處理政務三年。 朱標可太明白自家父親的執政風格與政治上的缺陷。 論權謀論心計,他的天賦與本領,算是歷朝歷代興衰王朝中屬一屬二的那種。 可自小沒讀過書的朱元璋在政策的設計及執行中,總是抱著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卻完全忽略了其對應的風險。 正因如此,這父子倆可沒少因為政務的決策上的差異而怒吵一架。 就好比戶籍制度。 他是強烈反對朱元璋那一套設計的。 可偏偏因為他是太子。 許多時候就會被老朱以孝道或是君臣之禮行打壓實,留下一堆爛攤子,讓朱標耗費腦細胞去填補,辛苦。 所以,當面對常升對于自家親爹的評頭論足,他選擇了聽若未聞。 無他,這話實在說到心坎里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