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標的要求過分嗎? 這是肯定的。 他自己都心里清楚。 可君臣之間的倚重和信任關系,就是在這種過分的尺度中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但常升卻絕不能就這么草率答應。 一則他沒有這個義務,名不正言不順,當皇室的大管家有什么好? 整天替皇室賺錢,自己最多搭個順風車。 除了銀子啥功勞都沒有。 出了岔子必然背鍋。 說不準還會被人攻訐為,與其他藩王走的太近,有私相授受,暗通曲款之謀。 二則。 誰知道人家是不是真心實意呢? 替小朱辦這件事。 既可以理解為可以幫他做些超出君臣和親疏關系之外的私事,從此成為親信近臣。 同時,也可以理解為插足皇家之事。 雖說現在看以后有些小題大做。 可一旦涉足的深了,這點隱患會不會變成日后的罪責,就全看老朱和小朱怎么想了。 人是會變的。 這種投入與回報決然不成正比的事,非是起于微末,否則常升別說做,簡直是絕對不帶沾邊,且日后必然要拋手的那種。 所以,常升只安靜的站在原地。 無喜無悲的看著埋下頭,佯裝處理奏書的朱標。 小朱低頭等候了盞茶也沒聽見常升應聲,只得輕嘆一聲,抬起頭道:“他們都是孤的兄弟,孤已經答應他們,除了明年這一回,非是多年鎮守邊防,以及為大明立下大功的宗親,才有投銀拿分紅的資格。” 人家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 再不回話就不禮貌了。 常升便拱了拱手,認真道:“如若說替東宮增收財賦,算是我身為東宮少詹事的本職,替皇室內帑增收,我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倘若姐夫想要穩定東宮及內帑財賦,可以與叔伯商議,從每年的賦稅中定一固定比例作為皇室內帑的供給,并立為永制。” “從而減免宗室俸祿與朝廷的牽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