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金剛墻-《撿漏大師》
第(3/3)頁
陳勇自己也不想拋頭露面,當個甩手掌柜,自由自在的多好……
陳勇沿著這條盜洞走了有兩公里左右,盜洞就開始逐漸變大,前面不遠處出現了一道巨大的石壁。
這道石壁挖出來的面積有十多個平方米,石壁中間挖了一個寬一米,高有兩米的石洞。這個石洞看起來有些陰森,仿佛通向另一個世界。
陳勇認真查看了一下這道石壁,居然看不到一絲裂縫,說明這道石壁是一塊整體的石頭。
這樣的石頭非常堅硬,如果沒有特殊的工具和技術,很難將它破壞。
很明顯,在這塊花崗巖上開鑿出一個洞,這些東瀛國人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時間。
在這里,不能使用炸藥,也不可能使用其他的機械,一旦出現了什么動靜,被陵墓管理處的人員發現了,那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將會前功盡棄。
帝王級別的幕穴最外一層叫做金剛墻,它是由一塊塊巨大而堅固的花崗巖堆砌而成。這些花崗巖塊緊密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陳勇在前世作為故宮博物院的一名資深專家教授,曾參與過數十次帝王級別陵墓的搶救性挖掘工作。他清晰地記得,一般情況下,用花崗巖制作成的金剛墻最大規格,其長度約為三米,高度約為一米,寬度也接近一米,體積約為三立方米。根據花崗巖的密度計算,這樣的一塊花崗巖重達八噸。
對于普通的盜墓者來說,要想打穿這道金剛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使用現代先進的機械設備或者用強力炸藥才能炸開。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秦始皇陵的金剛墻所使用的花崗巖卻與其他帝王墓有所不同。每一塊花崗巖的長、寬和高都達到了驚人的十米左右!這意味著它們的體積高達一千立方米,重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兩千七百噸。
在遙遠的秦朝時期,根本沒有現代化的機械工具來搬運如此巨大的花崗巖。
那么,這些龐大而沉重的石頭究竟是如何被運送到這個地方呢?這成為了一個讓人困惑不已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