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盛唐不遺憾》
第(1/3)頁
自古就有一種說法,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說的就是蘇杭一帶美麗,繁榮和富庶,是安居樂業的好地方,這里不冷不熱雨水豐沛,非常適合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發達的水網地形,讓商品的運輸變得非常的便捷,運輸成本較低,這造就了這里商業的發達,而凡是商業發達的地區,人民的生活都會比較的富庶。
不論從氣候,田地,交通,資源等各個角度去考慮,蘇杭一帶都是占盡優勢的,所以,若這里不是天堂,哪里又能稱得上是天堂呢?
生活在蘇杭一帶的老百姓都是幸福的,不但是因為這里的氣候比較宜人,這里遭遇饑荒的幾率也非常的低,這里不像關中和中原一帶,動不動就發生旱災和蝗災,這里一直都比較風調雨順,發生自然災害的幾率很低,糧食的產量一直都高于自身的消耗,所以,自古蘇杭一帶都要用自己的糧食補充北方的都城,京城的大部分米糧都是江南蘇杭一帶補充的。
大唐有很多糧倉,其中,最重要最讓朝廷在意的,就是蘇杭一帶的長江下游糧倉,這里一旦發生叛亂,或者被敵對勢力占據,對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危機,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必須要控制江南蘇杭一帶的,否則,自身的財政和糧食來源就會非常的有限,這樣非常不利于統治階級對全國的統治。
蘇杭一帶是糧倉,是很好的養老休閑之地,但這里卻不是帝國的行政中心,也不是最發達的商業中心,而若要掙更多的錢,有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去京城立足,京城的人口和行政資源是最多的,去京城開個店,一定比在蘇杭一帶生意好。
所以,這個在蘇州經營了幾百年的蘇家,在幾十年前就把生意開到了京城,最近幾年京城人口暴漲,商業異常繁榮,于是,他們又抓住時機,直接把部分糧倉也搬到了京城,并在京城的糧倉附近弄了一個稻谷去殼工坊,以前他們家的糧倉和稻谷去殼工坊都在蘇州這邊,大米都是在蘇州這邊加工好了之后,運到京城販賣的,而稻谷運到京城也是直接販賣,在京城是不負責加工的。
是京城持續繁榮刺激了蘇家,讓他們看到了京城的機會,所以,才把倉庫放在了京城,這樣做生意會更加的靈活,畢竟,若是還用之前的辦法,會錯失很多掙錢的機會,運多了會擔心短期賣不出去沒出存儲,甚至讓大米生蟲壞掉,而運輸太少,又會導致大米很快賣完,店鋪空轉耗損,而且,這還需要一年四季持續不斷的運輸糧米,分批運輸的成本顯然更高一些,遇到梅雨季節,運輸的損耗也是不小的,若是大風暴雨天氣,那就更加的糟糕了,說不定會造成船翻的慘禍,只有把倉庫直接放在京城,才能避免發生這些不好的結果,與此相比,京城的高人工似乎就顯得有些不值一提了,當然了,若是能使用機器給稻谷去皮,那就更加的劃算了。
“這個工坊的干活人不少啊!”
李安看了一眼,開口說道。
蘇家的小管家已經知曉李安的身份,連忙說道:“李侍郎,我們這個工坊,一共有一百五十人,一百二十頭毛驢,轉盤磨坊一百個,一天最多出產大米五百旦,這個在京城雖然不是首屈一指,但排前十那是肯定的。”
“恩,五百旦,不錯,這個產量也算是不錯了。”
李安開口贊賞,其實心里卻不這么人為,這個工坊動用了一百五十人,還有一百二十頭驢,一天最多才生產這么點大米,實在是不夠看的,若是使用機器的話,加工的數量將遠遠超過這些。
而李安夸贊他們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已經采取了最好的辦法了,在水力無法應用的這個地方,采用牲畜和人力結合給稻谷去殼,已經算是最好的一種辦法了,這是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優最好的辦法。
在這個工坊里,一百五十人都在不停的忙碌,一百個磨盤也全都在轉動,只有一百二十頭毛驢,有一部分在棚子里休息吃草,這些毛驢屬于替補,是需要進行輪換的,要不然會把毛驢給累死的,畢竟,毛驢才是推動磨盤轉動的動力來源,也是最辛苦的,而人工干的都是相對較輕的活兒,他們要時不時的低頭清理碾壓過的稻糠,還要時不時鞭打走不動的毛驢,甚至把毛驢牽走,換一頭休息好的毛驢過來繼續干活。
一個干活的人,對應一頭毛驢和一個磨盤,至于多出來的五十人,則也忙的要命,他們有的在給驢棚加草加清水,有的推著小車前往稻谷倉庫去取稻谷,還有的把剛剛加工好的大米運輸到存放大米的地方,還有的在用清理稻糠,把稻谷堆到院子的固定位置,這些稻糠也是有用的,會有專門的人員前來收購,價格自然是非常低廉了,基本上是賣不成什么錢的,但好歹也是一筆收入,總比沒有的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衡东县|
鄂托克前旗|
东港市|
营口市|
齐齐哈尔市|
五莲县|
双牌县|
诏安县|
临武县|
长泰县|
莆田市|
长丰县|
蕉岭县|
大石桥市|
桐庐县|
洪洞县|
武强县|
鄯善县|
马鞍山市|
广宗县|
云梦县|
莫力|
开鲁县|
石泉县|
嘉兴市|
荔波县|
乌兰察布市|
乌什县|
大余县|
芦山县|
双辽市|
丰顺县|
米脂县|
玉环县|
遂溪县|
湟源县|
榆社县|
泰州市|
丹东市|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