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596、方丈專(磚)家寺長教授叫獸-《人生流浪》


    第(1/3)頁

    596、方丈專(磚)家寺長教授叫獸

    悟靜聞聽此問,立即回應道:“‘有芳草’就是‘不奪境’,‘無故人’就是‘奪人’之意。”

    “善載!”老方丈微笑著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有人能夠完全放棄‘我執’和‘法執’很好地接受禪宗,禪宗對此就全部肯定,即‘照用不同時’也叫做‘人境俱不奪’。這種情況就是‘一片月生海,幾家人上樓’。此中‘月生海’即是‘不奪境’,‘人上樓’即是‘不奪人’。”

    “老方丈!你講了這三種人和情況,悟靜已能分清是非、明心見性。下面我想老方丈就會講到第四種人和情況了吧?”

    “善哉!善哉!悟靜果然頓悟得令老衲佩服。不錯,這第四種人和情況,也就是最嚴重的。他們堅持‘我執’和‘法執’,禪宗則認為這是具有根本性的錯誤觀點,要完全否定,就好象‘驅耕夫之牛,奔饑人之食’,要徹底地去除無明妄念。這種情況正好比作‘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這是既無‘境’也無‘人’。即是要‘照用同時’‘人境俱奪’。”

    “老方丈!我佛常講‘六根俱凈,四大皆空’,要看破一切凡塵,達到‘無我’之境界。這第四種人,是不是達到了徹底空無的境界?”

    “否也!‘四大皆空’所以說‘無我’,因為所謂的‘我’只不過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的暫時結合體,而人每時每刻都在‘脫胎換骨’,無論在‘身體’還是在‘思想’中根本找不到‘我’的影子,所以說‘無我’。但佛教講‘無我’并不是要人自暴自棄,而是要人不必要汲汲于名利的追求,不必與人斤斤計較利益得失,要以寬讓容忍處世待人。唯有有‘無我’的認識,才能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對義之所在,才能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老方丈!悟靜領悟了!佛教以‘無我’‘看破一切’為手段,去達到行俠仗義、除暴安良、造福天下的目的。因為如此一來,人就再也不會有名利枷鎖的羈絆,再也不會有患得患失的煩惱,而達到真正的自由自在和真如妙道。”

    “善哉!禪宗力圖把佛性從彼岸世界拉回到每個人的內心,相信每個人總會得以‘頓悟’。人類的活動,世界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是尋求解脫的‘妙道’,一切事物之中,無不體現著‘真如’妙境。所以禪宗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人心具有佛性,雖然說內外無求,但總不能內外無有地‘奪境奪人’,所以第四種人的觀點是錯誤的,其觀點也根本不是什么空無觀。佛教相信,凡是在釋迦世尊的佛法中皈依信仰之人,到了彌勒世尊出佛的時候,也將同時出世、同聽說法,同受彌勒世尊的授予記——告知你將在何時成佛。”

    “阿彌陀佛!”悟靜深有感觸地說道:“悟靜至今難以悟出彌勒世尊何日才可出世,但悟靜相信那一天必會來臨!”

    “善哉!悟靜若此足矣!不過老衲要問你,你所念‘阿彌陀佛’,你可知念此圣號的意義?”

    “知道!念一句彌陀圣號,能消八十億動生死重罪,得八十億微妙功德。”

    “阿彌陀佛!有許多念佛之人,或因貪戀金銀財寶而落為守財鬼;或因迷戀妻子兒女而時墮為看家鬼;或因迷于墳墓美好莊嚴而淪為守尸鬼。如果欲往西方凈土,但又迷戀著娑婆世界不放,就如抱著岸上的木樁去搖櫓,再用多大的力船也不能前進,西方如何能得生?往生凈土,是憑阿彌陀佛偉大宏深的慈悲愿力接引。惑業不凈,勢必迷戀著娑婆世界上的一切假相,佛雖來接引,但因心迷染業而不見佛,錯失往生良機。佛如天上之月、影現千江萬水,但污水不見。念佛之人心不明凈,猶如污水不能現月而不見佛。直至人終將死,也未能見佛,往生西方凈土之愿遂化為烏有。所以,要往生西方凈土,非但要時時念誦彌陀圣號,更重要的還要空凈凡俗之心,消滅一切業心。”

    “老方丈!只要天天念佛,時時念佛,還怕什么業不能消,罪不能除?”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青铜峡市| 陆河县| 社旗县| 吉木萨尔县| 南华县| 岳西县| 都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新竹县| 朝阳县| 连江县| 南溪县| 额济纳旗| 罗山县| 尚志市| 清水河县| 杭锦后旗| 柘荣县| 盘山县| 中阳县| 崇礼县| 正宁县| 楚雄市| 吉水县| 福安市| 安达市| 安阳市| 安西县| 邵阳县| 铜山县| 大名县| 通江县| 张家口市| 甘洛县| 鸡西市| 金堂县| 灵寿县| 高密市| 元朗区|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