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剛剛建造完工的一號取電站仍舊具備一定的實驗性質,陳岳沒敢造的太大。 畢竟這其中涉及到太多以往未曾接觸過的領域,一開始就大干快上容易出岔子,小步快跑才是王道。 在建造一號取電站的過程之中,陳岳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了許多改進思路。由此,二號取電站的建造條件便已經成熟。 按發電能力來計算的話,一號取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5萬千瓦時的水平,也即一小時可以發電1.5萬度。 但這是等離子環這里的水平。運輸到木衛五這里,還有很大的損耗。 這1.5萬度電,可以電解約3噸水,生成約0.33噸氫氣,以及2.667噸氧氣。 運到木衛五,這些液氫和液氧再次燃燒轉換成電力,還會有所損耗。按照現在的效率,大約可以發出7800度電。 也即,等離子環這里的1.5萬度電,到了木衛五,應用到陳岳的工業設施之中,便縮水了約一半。 再除去飛船運輸的損耗,最終僅能留下30%的樣子。 但這沒有辦法。電解水是此刻陳岳唯一可以使用的儲能方式。其余的方法都不具備工程可行性。 唯一有希望的,是一種名為“飛輪儲能”的儲能方式。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將電能轉化為動能,通過在真空環境之中,將轉子加速到極高轉速的方式來儲存能量。但這項技術太過高端,此刻陳岳所制造的儲能飛輪,其效率還比不上氫氧儲能,也只能等以后技術發展了再來應用。 至于蓄電池儲電就更扯淡了。那玩意兒一是容量有限,二是太重,還比不上氫氧儲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