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緩慢減少冰托林-氧發電站裝機容量的同時,氫氧發電站的數量開始快速增長。在標準取電站定型之后第十年,便有30%的冰托林-氧發電站被取代。 此刻,平均每天便有高達7萬噸的氫氣,和高達20萬噸的氧氣——缺額的氧氣陳岳直接從兩顆星球上開采補足——被從等離子環送到木衛五和木衛十四,又有高達68萬噸的水被送到等離子環那里。 負責運送氫氣、氧氣和水的飛船,總計達到了600艘。這600艘重型運輸船終日在等離子環與兩顆星球之間往返不休。兩顆星球的天空之中,運輸船的尾焰如同明亮的星辰,幾乎將整顆星球都照亮了,極為壯觀。 陳岳的工業設施便在來自于等離子環的能量支撐之下,日夜不停的運轉著。 幸好這600艘飛船技術要求不高,也就是一個發動機帶一個大空殼子就行,否則,連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星際飛船都造不出來的陳岳,是無論如何不可能造出這個看似規模龐大的艦隊的。 有時候,陳岳自己都會為自己的力量所驚嘆。 因為這600艘飛船,連帶等離子環那里的取電站,以及眾多的機器人,還有無數臺機器人,無數座工廠,無數輛列車和機械,全都出自自己之手,全部被自己所掌握。 回想起剛剛降落到木衛五之時,機器人僅有一臺的日子,陳岳恍如隔世。 “不過現在還不到自滿的時候?!? 陳岳暗暗告誡著自己:“我的科技水平還是太低了。連區區裂變電站都造不出來,更不要說核聚變。否則,我何必如此費力,動用如此巨大的力量從等離子環那里取電。還是要再加把勁,爭取快一點發展科技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