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刻,這艘總質量高達兩千噸,內部最高載重六千噸的全新貨運飛船,便在陳岳的控制之下,在浩瀚的太空之中自由翱翔著。 看著這艘飛船,陳岳心中滿是驕傲與自豪。 “那就沒什么說的了。大批量制造吧。先把木星系統和火星聯系起來,讓我有能力供給更多數量的大型科研基地再說。 至于飛船的性能,以及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可以同時進行。等下一次有了重大突破,再進行整體改造與升級?!? 于是,原本的核裂變動力飛船生產線被直接拆除,所有建材全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則直接扔掉。 新的核聚變動力飛船生產線占地將高達12.6平方公里左右,就算以陳岳的工程能力,要把它造出來,預計也將耗時五年以上。 在這五年時間之中,陳岳還打算進行另一項極為重要的建造任務。 氘氚提煉基地。 氘氣和氚氣兩種聚變燃料在木星的衛星之上俱都含量稀少。氘氣還好一點,在伽利略衛星的海洋之中,還有約0.006%的含量,平常大規模過濾海水還能勉強收集一些。 氚氣就徹底沒指望了。這玩意兒要天然形成的話,只能通過宇宙高能射線輻射產生,且沒多少年就會自己衰變掉,其天然含量在海水之中連萬億分之一都遠遠到不了。 指望依靠過濾海水來收集氚氣根本不可行。 不過氚氣這玩意兒屬于一次性投入,一次投入后續便不再需要。但就算只要氘氣,通過過濾海水來富集,效率也太低了啊,后期核聚變飛船大規模列裝了,需要的天量聚變燃料,還通過過濾海水來收集? 根本就不具備可行性啊。 唯一的可行方案,是到木星之中去采集。 據陳岳觀測,木星大氣層里,氫氣,也即氕,占據到了75%以上,氦氣則占據了約24%,氘氣則有大約0.02%的樣子。那里很適合大規模開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