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卷 第171章 鹽法(1)-《寒門帝師》


    第(1/3)頁

    說到鹽法,徐鶴問陳華:“陳大人也是灶籍出身,對鹽法之事肯定想過,要不您先說說?”

    陳華沒好氣地看了這小子一眼,心說今天再不露一手真就要被這小子看扁了。

    他沉吟片刻后緩緩道:“這些年九邊雖然虜寇時有所擾,但大的戰爭是沒有的,也就是說開中納糧失去了他本身的意義!”

    “之前你也說過,開中納糧,商人從山陜之地奔走千里至兩淮提鹽太過繁瑣,且所費甚高!”

    “既然如此,不如用開中納銀取代開中納糧!”

    “鹽商直接納銀與鹽司,然后由運司解銀與戶部,交太倉銀收貯,再由戶部按時分送各邊。”

    徐鶴滿眼不可思議地看向陳華。

    “這老農有點東西啊!”徐鶴心中暗想。

    原來的鹽法因為長途跋涉運糧,或者就地屯田輸糧,這兩種方式都增加了商人的運輸、時間成本,商人購買官鹽的積極性不高。

    但直接納銀到鹽司,取得鹽引,隨即支鹽。縮短了營運周期,增加了鹽商的經營收益,從而有效地調動了鹽商的積極性。

    官鹽賺得少但畢竟也是在賺啊,像鹽這種硬通貨,假如搞定了生產端,那以如今的市場,銷售完全不成問題。

    “沒想到陳大人竟然也想到了【開中折色法】!”徐鶴微微一笑。

    所謂折色,就是把東西全都折成銀子的意思,開中法原本是納糧,現如今改為納銀,豈不就是【折色】?

    陳華聞言大驚:“你也想到了?開中折色法?這個名字好,這個名字好!”

    徐鶴微微一笑,其實這個名字也不是他起的,另一個時空的明朝也遇到了大魏相同的問題,弘治年間,戶部尚書葉淇同樣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弘治五年開展了歷史上著名的鹽法改革。

    而改革的內容就是從開中納糧改為開中折色。

    因為葉淇的改革,淮安城北成為淮北綱鹽屯集地,任鹽商者皆徽州、揚州高資巨戶,役使千夫,商販輻湊。”

    鹽運的興盛,讓淮安的城市發展在明清兩代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淮安迅速躋身于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之一,為淮安日后成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這個改革也成就了徽商,從這時開始,徽州商人取代了九邊輸糧的晉商,成為開中法的最大收益集團。

    不過,徐鶴的想法可不僅僅是對鹽業這種表面上的修修補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南华县| 绥棱县| 通州市| 澄迈县| 临汾市| 台东市| 安阳县| 曲阳县| 高雄市| 呼和浩特市| 长岭县| 莲花县| 济南市| 尉氏县| 沂南县| 定日县| 涿州市| 盈江县| 浮梁县| 赫章县| 正安县| 青田县| 绥滨县| 双辽市| 仙桃市| 陕西省| 化隆| 蒲城县| 巨野县| 建阳市| 越西县| 吉木乃县| 襄城县| 长顺县| 红桥区| 呼玛县| 老河口市| 钟祥市| 清远市|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