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我們的歷史中,始終由男性引領我們向前。就拿課本上的例子來說,如果家家戶戶有男人,女人不至于淪落到要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步……” 吳雅在臺上講得頗為憤慨,但臺下坐著的眾人卻難以理解。 尤其白柳,差點以為吳雅腦子有病。 這篇課文是抗戰中的真實事件,大致講述在最艱難的抗戰時期,寡婦村的所有女人拋棄所有封建的束縛和顧忌,全部上戰場。 打不了仗可以當后勤,一個個女性前仆后繼地走出去。 她們的結局注定是悲慘的,甚至最后無一幸存,但她們卻含笑而終,因為她們用生命復仇,也相信終有一天能擺脫舊社會并新生。 這本是一堂頗有教育意義的課,更是強調男女平等和新社會對女性的解放。前面陶麗華抽到這節課時非常緊張,但同為女性的榮辱觀讓她很快代入那個時代和那些人。 大約為了區分自己和陶麗華的不同,或者吳雅在倉促的時間內無人可以商量,竟然講一篇歌頌女性精神的課文變成貶低。 講臺下所有聽眾,忽然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說得好聽是審題不清,導致錯誤理解筆者的用意;說得難聽點,吳雅是三觀有問題,大約在她心里,還是舊社會的思想。 盡管身體上不必再裹小腳,但內心卻依然為舊時代鳴冤,往大說這事可不好交代。 吳雅的課還在繼續,下面的人卻不想再聽,而旁聽的楊桂蘭更是陰沉著臉,她本以為一部分社員是冥頑不靈的老封建,不成想知青隊伍中還有如此不思進取之人。 能說出這種話,簡直是給婦女抹黑! 吳雅像是并未察覺臺下人的臉色,依舊自顧自地講課,講得十分投入。 白柳暗自搖搖頭,她還真是高估了吳雅,原以為周向西至少會教教吳雅如何上課,看來要么是周向西和吳雅根本不認為這次當老師有何困難,因此過分輕視……要么,就是她這一招太出其不意。 無論是哪種,吳雅都不太適合成為教師。 很快,吳雅終于講課結束,眾人也熬到頭。 比起前面每人課后如雷般的掌聲,吳雅講完后只有寥寥幾人鼓掌,大約也只是看在她廢了不少口水的份上。 吳雅聽著不對勁,下意識尋找周向西的方向。不等她對周向西眼神示意,就發現周向西先對她搖頭。 難道她講得有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