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白柳下課后馬不停蹄去郵局寄信,而另一邊的宋嘉應和糖豆也在念叨她。 “爸爸,你行不行呀?”糖豆看著宋嘉應的書包,撇撇嘴,“早知道該讓媽媽教教你。” “哎,還是媽媽好啊,我想媽媽了。” 宋嘉應無奈隔空點點她:“你這個臭丫頭,掙了多少錢啊,你說說我們都給你縫了幾個包了?” 糖豆是發卡生意的核心人物,她自己不動手,卻要負責售賣和統籌工作。 從管理錢到做賬本,剛滿九歲正在步入十歲的崽已經開始做會計工作。 宋嘉應和白柳各自提供了一些建議,兩人不好意思說不會,還特意找會計書學了幾天。 沒想到糖豆領悟能力很高,幾天的時間就融會貫通,甚至嫌棄他們的教學速度太慢,自學財會書籍。 天賦吧,這一定是天賦。 別看糖豆滿打滿算十歲,但宋嘉應和白柳有看報紙的習慣,她從小就比同齡人認字更多,如今已經基本認識常用字。 宋嘉應有意培養糖豆學習外語。 畢竟白柳都在自學外語,從紡織廠的業務來看,外貿比國內貿易更好做。 他想得比較多,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糖豆確實有做生意的天賦,以后恐怕也更擅長這方面的工作。 如果按照何勝男和周志勇提供的信息,未來社會將更加開放和自由,到時也許會恢復為之前的自由貿易甚至更廣,所以有必要提前準備。 再說多學一門語言,總不會吃虧,畢竟成為外交官也不錯。 宋嘉應走一步想十步,早早就為糖豆定下未來的規劃。 他和白柳有一些不同,他成長在滬城現今已經沒落的家族,但親眼見證過時代變遷下世家子弟的處境與艱難求生,比起優渥的生活,提升自己能力更加重要。 學到的東西今時今日未必有用,但今天埋下的一粒種子,遲早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生根發芽,教育未必需要立竿見影,而爭得是細水長流。 糖豆如今還小,未來的一切都存在變數,但只要多學一點,才能迎接未來多變的環境。 退一步講,技多不壓身,以后也有說不的權利。 白柳不在家,宋嘉應就自發承擔起糖豆一起生活上的瑣事——以前也是。 只是父女倆的生活更加簡單,且父母帶孩子總有一些差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