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常情況下的場景,可能是聽說了一個特別厲害的人來這邊演奏,你肯定是需要去聽一遍這個人的錄音的。
就算再怎么不濟,你也需要簡單的了解一下這個人。
但是傅調在網上的錄音很少很少,只有一些非常簡單的例如傅調在音樂演奏結束后的安可可以找到。
其他的正規錄音,大概也就是傅調在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的錄像,僅此而已。
而傅調相比較他極為稀少的錄音,傅調的名聲簡直比他的錄音要好上太多太多了。
暫且不提傅調拿下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這件事,就他在歐陸地區幾乎被所有人稱贊的歐洲巡演,足以拉高所有人的期待。
不僅如此,還有數不清的頂級鋼琴教育家給傅調站臺,就連一些鋼琴家都有稱贊傅調的演奏。
這讓他們這些在英吉利的普通觀眾更加期待起傅調的演出。
在演奏之前,他們之中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簡單的疑慮,那就是傅調的演奏會不會太爛了。
不,不能說爛,更為準確的一點應該叫做演奏的不錯,可是對不上傅調現在的名聲。
畢竟傅調現在的名聲簡直不要太強,在整個歐陸地區你買不到他的任何一張票,每一次傳出來的評價幾乎清一色的好評。
正所謂見他起高樓,見他宴賓客,見他樓塌了。
眾人其實在聆聽傅調的演奏之前,他們是有考慮的,那就是傅調的演奏究竟能不能對的上他的名聲,他們真的很怕傅調水平還可以,絕對算得上是一線那種層次的鋼琴家,可是就是達不到他們的預期。
但是現在,他們心中的那種猶豫以及擔心已經煙消云散。
雖然他們沒有聽過傅調的全套敘事曲,傅調的瑪祖卡,傅調的全套練習曲,但是他們現在聽到了傅調的全套諧謔曲。
就傅調演奏出來的這個諧謔曲,說真的,他們真的感覺和李迪云的那個版本不相上下。
并不是擺爛后經常翻車的李迪云,而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同樣作為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在全球巡演的李迪云。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看到傅調的名字,再加上傅調拿下肖邦國際鋼琴冠軍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將傅調當成李迪云去聽。
現在他們發現,傅調比李迪云強大太多了。
特別是和現在正在開始有翻車跡象的李迪云對比。
如果說李迪云是一個暴擊率疊到差不多90%,暴擊傷害有200%-500%的射手的話,那么傅調就是一個暴擊率0,可是自帶200%-500%增傷的戰士。
傅調太穩了,他沒有任何的錯誤,就算有錯誤你都沒有辦法從他的音樂之中發現。
其實肖邦的作品是可以錯的,聽肖邦的作品最主要聽的是演奏者對于肖邦的詮釋,以及演奏者自己的傳達。
最重要的就是音樂的本體。
可你必須要知道,沒有任何錯誤的傳達,比出現錯誤的傳達肯定是要更好。
即便說錯音對于音樂的影響并沒有眾人想象中的那么大,只有1%不到的影響。
可是傅調就是能不彈錯,那么他的成績,必然能比那些彈錯音的演奏者強上1%,一點一點的疊加,便是他成為最頂級演奏者的基石。
這也就是很多觀眾聽到傅調演奏的時候所產生的第一反應。
你找不到錯誤,你可以將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音樂之上,不用去思考其他任何的東西。
而音樂,則是傅調最為擅長的一個項目。
他在音樂上的表現,或許相比較他的準確性這個能力,要更上一層樓。
在眾人的視線之下,傅調很快結束了肖邦第三鋼琴諧謔曲的演奏,并沒有做過多的休息,只是給了眾人一點簡單的喘息時間后,便直接進入了肖邦第四鋼琴諧謔曲的部分。
如果說第一諧謔曲的時候,是直接打破了幻夢,還留有那么一點點的溫存的話。
第四鋼琴諧謔曲就是徹底失望,對于未來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幻想。
在這音樂之下,明明傅調演奏的很是柔和,很是溫暖,聽的人不由得露出笑容,但是在這份笑容之下,便是那無盡的寒意。
一切的溫存都是幻影,所有的溫柔都是對于未來殘酷的透支。
肖邦就如同失魂落魄之人一般,無力地癱倒在床上,寫下了他最后的一首諧謔曲。
這一份冰涼,在傅調的手中完美地傳達到了眾人的心中。
傅調就如同魔術師一般,肆意地揉虐著眾人的心臟,將他們的情緒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會給予他們任何一絲絲逃離的機會。
這一切讓所有人迷茫。
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想要繼續聽下去傅調的演奏,還是說想要逃離他的掌控。
這種又難受又癡迷的感覺讓他們迷醉。
就如同不良的嗜好一般,他們知道繼續聽下去會越聽越難受,即便是其中的柔板樂章也同樣如此,可是他們就是忍不住,沒有辦法克制住自己的情緒。
音樂,真的太美好了,美好到他們都忘記了這是一首諧謔曲,雖然不夠戲謔,但是足夠的戲劇,沖突感拉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