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然而就是一首這么簡單的開胃小菜,卻能讓在場的所有人全部都為之震驚。
這一首作品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演奏過,甚至不僅僅只是那些普通的鋼琴家會演奏這樣的作品,就連很多業余的選手,都會選擇這一首作品來演奏。
畢竟這一首作品很簡單,不管對誰來說,這一首作品都不算難。
而正是因為演奏的難度比較低,音樂之中的細節以及音樂中情感的表達才成為這一首作品最為重要的部分,也是區分鋼琴家水平實力的重點。
明明是相同的音,為什么我按出來的感覺和人家大佬按出來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鋼琴音樂的維度并不僅僅只是音的正確性,還有音的長短,音的連接,按下去的速度,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在其中。
就比如說他們現在聽到的這一首作品,肖邦的夜曲Op9,No2這一首,以最開頭的第一顆音為例。
很多人是怎么按下去的呢?
就是很簡單地將自己的手放在鋼琴上,等待著拍子的到達后,就直接將手指按下去,開始他的演奏。
而傅調卻并非如此。
他的手指是拂過的。
手微微抬起,輕柔地飄過自己所要演奏的鍵盤,似乎沒有任何動作,手中的音樂就流淌了出來。
正常人演奏后面音樂主旋律的時候,很有可能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例如將每一顆音用高抬指的方式給按出來。
而傅調則是將自己的手腕給往下壓,手指中音與音的變化更為粘稠一些,并不讓音樂從他的手中流動的太快。
與此同時,他的下鍵也并不是如同很多人想象中的那般快速,而是顯得略微遲疑,緩慢。
這也讓音樂的流動并不會顯得太快,而是舒緩了許多。
精細的控制加上對于音樂之中美感的掌控,對于細節上的研究,讓他手中音樂的層次變得更為恐怖。
你很難從他的手中學習到什么,你只能感受到一點,那就是傅調演奏的水平實力是真的強,也是真的恐怖。
傅調現在才多大,居然就已經有現在這樣的實力,那么他之后究竟能夠到達一個什么樣的層次?這個誰能說的清楚。
不過大家都清楚的一點,那就是傅調現在在肖邦上面,已經是全球最為頂尖的一批人之一了。
還是那一句話。
傅調距離那些最頂級的人之間,可能就差那么一次神級演出。
不管是神級的錄音又或者是神級的現場,就差這么一次簡單的神級演出,傅調基本上就能成為全球肖邦演奏者中最強的那幾位之一。
而等到那個層次,就沒有誰高誰低,有的只是彼此之間風格的不同。
眾人聽著傅調演奏出來的夜曲,滿是享受。
伴隨著夜曲最后一段突如其來,極為快速的和弦砸下,這一首作品終于得到了終結。
嘩!
與之前開音樂會時候不同,在傅調一首作品演奏結束后,眾人的掌聲瞬間響起。
傅調微笑著對著眾人點頭,并未起身鞠躬。
聽音樂會并不是只有禁止在樂章之間鼓掌。
其實就算是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銜接,也是禁止鼓掌的。
正常而言,最為正確的鼓掌時間點,應該在半場結束后才開始鼓掌。
不過……
傅調其實并不排斥眾人鼓掌,這只是稍微讓他的情緒變得有一些中斷罷了,但是觀眾的喜愛是真的。
最起碼人家沒有在你彈到一半鼓掌,就已經非常給面子了。
坐在舞臺下的姜芮佳又聽到自己身后的那對母子的討論,那個母親在那個地方不停地讓她的孩子好好學習傅調的演奏。
那孩子雖然有點不情愿,但是還是不停地點頭同意。
“如果能聽聽傅調的演奏就學會傅調演奏的話,那么世界上就沒有我這種連鋼琴家都算不上的普通人了……”
聽著身后那對母子的討論,姜芮佳心中不由得小聲嘀咕了一句。
眾人的掌聲持續的時間相比較開場的時候,其實并沒有許久,大約十來秒便已經結束。
等到眾人掌聲停歇后,傅調這才轉頭看向自己面前的鋼琴,長長吐出一口氣。
開胃小菜已經結束了,那么接下來,應該拿出一點點真正的本事出來了。
肖邦,第三鋼琴奏鳴曲。
這個是他準備拿過來當成王牌的曲目。
肖邦的第三鋼琴奏鳴曲,B小調,Op.58,作于1844年夏天。
這首作品仍是肖邦與喬治·桑一起在諾安時創作的,獻給波爾德伯爵。
整體的基調是明朗的,發展是明快的,樂觀的,以及肯定生活的,與肖邦本身的那種憂愁的鋼琴詩人感覺并不是特別的符合。
但是,這一首作品卻是肖邦的作品之中最為天才的一部作品,也是最大型的作品。
這一首作品被很多人稱為樂思的寶庫。
并不是因為其他什么原因,只是因為很簡單的一點,那就是……
這一首作品的發展材料,真的太多了。
多到大多數的作曲家能夠從中汲取營養,寫出無數首不同的篇章的作品。
F,強。
一個簡單的帶六音主和弦的下行,無比輕松愉悅地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帶著一絲絲魔幻以及迷蒙。
力度,并不大,最起碼沒有眾人想象中的那么大。
明明是寫的f,可是不知道為何傅調演奏出來的感覺完全不像是f,而像是一個很簡單的表達?
是錯誤嗎?
很明顯,并不是,傅調他絕對不可能會出現這么簡單的錯誤。
很快,眾人便知道了為什么傅調會選擇用這樣的力度來詮釋f。
因為他的第一小節,第二小節,第三小節,乃至于第四小節的和弦上行變位。
從f,走到普通,再走到ff,更強。
和弦在傅調的手下,就如同旋律一般,流淌的沒有任何的停頓以及遲疑。
強的詮釋,和更強的詮釋,在傅調的手中呈現的極為和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