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原來,這個就是強,這個就是肖邦第三鋼琴奏鳴曲所應該呈現出來的感覺? 眾人聽著傅調的演奏,心中不由得這么想到。 嗡…… 多加了一個b。 又是一次帶六音的主和弦下行。 音樂之中的感覺仿佛出現了一絲絲的更迭。 眾人面前的迷霧感覺,仿佛更加濃郁了一絲。 音樂的和弦,無比的果決。 與音樂之中的這種迷霧的性質完全不符。 就如同…… 嗡! 利劍! 在傅調的手指無比順滑,但是極為有力地按下手中的和弦,和弦的聲音在眾人的耳邊響起,所有人不由得一愣,腦袋里瞬間想起了這個詞匯。 對的,就是利劍,一股可以刺穿一切的利劍。 傅調的力量加持于鋼琴之上,展開了主和弦帶六音所帶來的迷霧。 肖邦那股極為剛毅果斷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 不,不僅僅只是肖邦的形象。 眾人甚至感覺自己所聽到的并不僅僅只是肖邦,他們還聽到了一種大海的感覺。 海面上彌漫著迷霧,巨大的郵輪在迷霧中前行,劈開一切。 而傅調,則是在這船頭,低聲吟唱。 這種感覺和之前的感覺完全不同,所有人都愣住了。 剛剛還有人在那個地方思索傅調一開始給他們帶來的音樂會小甜品,那一首簡單的,很輕松的肖邦夜曲Op9,No2。 卻未曾想到,在那么簡單輕松的一首作品之后,傅調在上半場音樂會上帶來的第二首作品,卻是肖邦的所有作品之中最為困難的一首作品。 比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比肖邦第二奏鳴曲,肖邦第四敘事曲,肖邦大波蘭舞曲,肖邦唐璜變奏曲等等一系列的作品,都更為困難的作品。 不僅僅只是技巧上的難度,在音樂的詮釋上,也同樣如此。 舞臺下的那位鋼琴系主任直接呆住了,隨后渾身不由地顫抖。 這個音樂,這個感覺,這個肖邦第三鋼琴奏鳴曲? 他是海城音樂學院鋼琴系的系主任,他比誰都清楚什么樣的音樂是好的,什么樣的音樂是壞的。 這個并不是他壟斷了對于音樂的解釋權,而是在鋼琴音樂演奏體系下,耳濡目染所培養出來的審美價值觀。 也正是因為他對于音樂的美的理解,他才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傅調的演奏究竟有多么漂亮。 這一首肖邦第三鋼琴奏鳴曲的難度是肖邦所有作品之中最難的。 就拿開頭的這個和弦舉例子。 所有人都可以聽得出來,這一首作品的和弦詮釋究竟有多么的恐怖,多么的變態。 完全不是開玩笑的離譜。 和弦的變位以及轉化帶來的音樂性,傅調都很好地將其包容在其中。 伱能夠聽出每一次的變化的根源在哪,向著那個地方變化。 這個很難,不是一般的難。 就這個和弦的變位以及前進,很多人都彈不好的。 就他擔任海城音樂學院鋼琴系的系主任這么久而言,他聽到能夠彈的好的,能夠將這個和弦詮釋詮釋清楚的。 不說彈到傅調這個樣子的,只是說能夠把和弦的感覺彈清楚的,達到及格線的。 可能都不超過五人。 再加上他之前在海城音樂學院附中擔任老師,在海城音樂學院擔任普通老師的經歷加在一起,可能有這個水平實力的,大概也就十個人左右。 注意,這個還是能夠達到及格線,也就是60分的人的數量。 而滿分,則是傅調現在的演奏,他至今一個人沒有聽到過。 最多就是在那些頂級大家的手中聽到過幾次。 普通學生? 一個沒有。 就算他們音樂學院里面的人很多都是那種天才,每個人都是lingling級別的人物,他們之中能夠達到這個水平的也是少之又少。 真的太難了。 而這么難的詮釋,居然在傅調的手中詮釋的這么簡單。 這個就是傅調的水平實力? 那位系主任不由得這么想到。 然而很快,他便搖了搖頭,否決了這個想法。 并不是因為他發現了什么了不得的東西,而是后面傅調音樂上的展現,則是很清晰地告訴了他這一點。 剛剛展現出來的內容,并不算什么。 那個,只是正餐之中的第一口。 也是最簡單的一口。 因為后面的對比樂段,音樂之中的數次對比,層次之間的劃分,更為的恐怖。 嗡…… 傅調的手指在鋼琴上飛快地跑動,隨著半音階的出現,一股帶著一絲悲嘆以及苦悶的情緒在鋼琴之上浮現。 這是苦痛和心慌意亂的形象,也是他音樂之中的悲傷以及茫然。 與第二主題的旋律形成強烈的對比。 等到這個主題出現后,與傅調所演奏的第一主題旋律進行對比分析后,系主任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剛剛錯的究竟有多么離譜。 “這個對比樂段的表達?” 音樂之中最為有力量的便是重復,其次便是對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