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傅調的手指落下后,音樂之下的那股溫暖柔和的情緒逐漸從中緩緩升騰而起。
如同童年午后。
躺在屋外的草坪上,躺在父母的懷中。
音樂之中極度的柔和。
傅調的身體這一次并沒有任何的動作,他只是用如同撫摸著情人肌膚一般的手法,輕輕地撫摸著鋼琴鍵盤。
似乎沒有使用任何的力量,就只是將自己的手指放在鋼琴之上。
但是音色在流淌而出的時刻,卻顯得格外有力。
音樂之中沒有任何虛弱的成分在其中。
這種方式的詮釋,甚至讓人想起了一位故人。
鋼琴之王,霍洛維茨。
那位真正站在鋼琴頂端的男人。
不過傅調他和霍洛維茨并不相同。
霍洛維茨的手是純粹地放在鋼琴鍵盤之上,只是用自己的手指去演奏。
而傅調則是使用正常的方式去演奏,他并不僅僅只是使用自己的手指,他還使用著自己的手臂,手腕,掌心,以及自己身體的每一塊肌肉。
他努力控制著自己的身體,用自己的身體去演奏音樂。
但是卻讓自己的身體盡可能的平靜,不要流露出過多的動作。
讓自己盡可能保持一個平穩(wěn)的狀態(tài),演奏出最平和的音樂。
讓自己的全部力量在鋼琴之上,而并非自己的動作之上。
這讓他整個人在外人看來如同靜止了一般。
只有手指在鋼琴鍵盤上略微跑動。
燈光從天空中照射而下,落在傅調的身上,將傅調的臉照的格外柔和。
傅調的神色平和,如同天使一般,溫和地看著手中的鋼琴。
讓音樂之中的每一絲每一毫力量都用在音樂之上,讓音樂盡可能流入眾人的耳朵之中。
漂亮。
從上一首作品的結尾銜接到這一首作品的開頭,傅調演奏的格外漂亮。
有人突然聽出了傅調的設計。
傅調他并不是隨隨便便地去演奏,他是有自己的設計在其中的。
為什么他不演奏第四奏鳴曲,然后再演奏第五奏鳴曲呢?而是先演奏第五奏鳴曲,再演奏第四奏鳴曲?
原因就在這邊。
他在試圖讓音樂整體的感覺盡可能保持一個平穩(wěn)的狀態(tài),從一開始的第五樂章,完美進入現(xiàn)在的第四樂章之中。
前后的感覺統(tǒng)一,不至于讓音樂變得太過于分裂。
傅調的手指在鋼琴鍵盤上快速跑動。
這樣的跑動并沒有帶來太過于撕裂的情緒。
每一顆音都在傅調的控制之內。
他控制著手指的跑動,控制著音量盡可能地平穩(wěn),控制著音樂的流動。
沉醉。
很多人不由得與傅調一同沉醉于音樂之中。
他們怎么都想象不出來,傅調演奏的莫扎特居然能演奏出這個模樣。
這個音樂的感覺真的是太棒了。
特別是在現(xiàn)在這個音樂廳之中展現(xiàn)出來的感覺,簡直絕了。
他在使用弱奏。
他控制著自己的音量盡可能的柔弱。
聽上去似乎很簡單,只需要將音量放低即可,但是并非如此。
音樂的弱奏是郎良月的獨門絕技,也是郎良月最為特色的一個點。
現(xiàn)在居然在傅調身上也有了這樣弱奏的特點。
很多人來聽郎良月的音樂,都是因為郎良月的弱奏表現(xiàn)的好,讓音樂之中的對比強烈到了極致。
而這樣的弱奏為什么其他人沒有辦法演奏出郎良月的感覺呢?
就是因為他們對于什么叫做弱,掌控的并不是特別清晰。
究竟什么叫做弱。
不如強的便叫做弱。
這個聽上去好像是一句廢話,但是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是……
強弱都是相對的,并非是一個絕對的數(shù)值。
你在演奏的時候,你所決定的強弱都需要根據(jù)整個音樂廳來控制。
你要控制住你自己的音色弱,那么就要展現(xiàn)出來它為什么弱的理由。
不僅如此,你還需要有對比,告訴大家這個地方是弱的。
郎良月最為特色的一個點便是。
他演奏出來的弱奏很讓人信服,即便沒有任何的對比,也能讓人感受到這個弱奏的魅力。
他的強,更是如此。
而傅調現(xiàn)在,同樣展現(xiàn)出來了類似的感覺。
他的音樂詮釋,很是讓人信服。
這個地方的弱奏與另外一個地方的強奏,沒有任何一絲絲突兀的感覺。
反而讓人感覺……
音樂就應該這樣去演奏。
這樣才應該是莫扎特的感覺。
而聽到這樣感覺的時候,有一些音樂家不由得愣住,隨后產生了一絲絲的震驚。
等等?
這個才是莫扎特?
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傅調他現(xiàn)在演奏的版本實際上已經(jīng)可以作為莫扎特專攻去聆聽?
傅調的這個莫扎特感覺很有意思,并且他的音樂之中那種權威感也格外濃烈。
如果傅調能夠成為莫扎特的權威的話……
眾人想到這個地方不由得一愣,隨后有些震撼。
如果傅調能夠成為莫扎特的權威,那么最難以詮釋的兩位鋼琴家傅調就能算得上是征服了兩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