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樣一路,等到了家里,葉瑜然也冷靜了下來。 事后她反省了一下,覺得自己之所以會那么生氣,其實說白了,也是因為她沒把握好與李家的邊界,太把李家人當“自己人”了。 所以當她勞心勞力地為李家做了那么多事情,想要獲得李家的感謝,結果卻發現別人不僅沒感謝,反而想要更多,才會那么生氣。 她想要給李家東西,但前提是她自己“給”,而不是李家自己來“要”。 給你,你就接著;不給,那就不要開口,這才是她心目中想要的狀態,然而事實是…… 或許李琴是她認的干女兒,但畢竟不是她親生的,還是有區別的。 她可以拿李琴當干女兒疼,但真當她與李琴的家人發生矛盾,李琴肯定會選擇站在她家人那邊,因為那邊才是生她養她的人。 就像她自己一樣,若朱家的利益與李家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她也會選擇站在朱家人那邊,嫌棄李家人礙事。 拿這回啟蒙班的事來說,李母想要讓她幾個孫子來啟蒙班,無可厚非,她是當奶的人,自然想著孫子好;只不過,這件事情觸及了朱家人的利益。 葉瑜然想辦啟蒙班,是為了給朱七、大寶、二寶他們找幫手,培養“族親”。 可超出了朱家村范圍,那就不是族親了,還有可能是“競爭對手”。 在朱家還沒有人起來之前,若讓別的村里的孩子先冒了頭,那到時候她之前的這些布置就白費了,因為到時候的重心肯定是圍繞別人轉了,而不是朱家人自己。 她知道自己有些自私,可她做這一切本來就是為了朱家人自己。在余力的情況下,再伸出援助之手幫別人,那沒問題;如果自己家人過不好,那就抱歉了。 過完十五,朱七又拖了兩天,差不多把葉瑜然布置的任務忙完了,這才收拾了行李,急匆匆地與朱三踏上了返程。 當然了,他們都不是空手走的,剛過完年,家里準備了不少吃食與年禮,方便他們回了普壽城時走禮。 朱七走了,朱家村的忙碌卻沒有停下來,反而越發忙碌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