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瓦剌,但凡是了解大明歷史的人,或者不說了解只是知道些許歷史的人,都不會對這個名字太過陌生。 為什么在原本歷史線上,京城會從應天府挪到了北京? 這固然有著這里是朱棣大本營的緣故,還有一個緣故,就是朱棣也陸續撤掉了各大塞王。 朱元璋當初設立了諸藩王,固然有著讓子子孫孫都享受榮華富貴的意思,但同時,藩王中幾大塞王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守邊塞。 前朝大元,就是蒙古的一支。 在大元被打成了殘元,帶著前朝的一部分余孽逃回蒙古后,就從一個被漢化了的朝廷搖身一變,變回了曾經的蒙古。 而瓦剌作為蒙古的另一支,從大元建立時起,就排斥漢化,不愿意來中原,一直過著游牧生活。 在殘元逃回北方后,瓦剌也在爭奪著蒙古領頭狼的地位。 無論是那一支的蒙古,在重新成為游牧民族后,都對大明北邊的疆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塞王撤掉了,卻不能無人。 朱棣定京城在北京,其實也有著天子守國門的意思。 光是撤掉塞王不成,是吧? 那就由朕來親自鎮守邊塞! 這就是朱棣定京北京的真正原因之一。 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在后來逐漸強大的瓦剌,也就是到了清朝被喚作準噶爾不斷侵擾邊塞時,才出現了后來丟人至極的“大明戰神”。 這都是后話了,現在的歷史線早就因朱英的出現發生了變化,估計也不會再出現什么“大明戰神”了。 朱英聽著爺爺的話,點頭如小雞啄米。 雖然他也很想將瓦剌現在就干掉,但還是那句話,沒銀子啊! 沒銀子,沒糧食,縱然是想要干掉瓦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