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更俗最新小說》
第(1/3)頁
荊州橫跨荊江兩岸,下轄八縣,江陵、當陽、荊門、監利四縣位于荊江之北(華陵縣屬復州),枝江、松滋、公安、石首四縣位于荊江之南、洞庭湖西北。
由于荊州西倚巫山之固,乃是控扼進出巴蜀的要津之地,戰略地位格外重要。
為限制洞荊賊軍得勢后,有可能切斷中樞與巴蜀的聯絡,又占據巫山的地勢難以剿滅,荊北兵馬從淮南回撤之后,就迅速分出重兵進駐荊州,特別是進駐江陵以荊江南岸的枝江、松滋、公安等縣,遏制洞荊聯軍往西擴張的步伐。
不過,荊湖北路還需要在隨、安二州囤駐兵馬,防范虜兵破武勝三關南侵,所能集結的兵馬有限。
朝廷對荊湖北路協同進剿洞荊賊軍的要求,也僅要求以路冶鄂州及前路治荊州為核心,遏制賊軍往東西兩翼擴張。
荊湖北路制置司、兵馬都部署司在朝廷所交辦的作戰任務上,完成還是出色的。
去年秋后,洞荊賊軍在荊湖北路境內的活動范圍,基本上被限制江陵、公安兩縣以東、華陵、沔陽兩縣以南以及漢陽以西的荊州東部區域之內。
荊東地區約兩百四五十里縱橫,于春秋時還屬于云夢澤的一部分,上千年來荊江漢水搬運上游數以億計的泥沙,在此沉積而成陸,但地勢低洼,湖蕩縱橫的現狀并沒有改變。
荊東地區每到汛季不僅易于積澇,荊江、漢水上游洪水也常常傾泄于此,入夏后動輒水澤接天。
洞荊賊軍得以盤踞這一區域無法順利清剿,實是受地利之困。
在樞密院此次簽發的征調令里,也是要求荊北兵馬都部署司繼續以江陵、漢陽、公安等城為核心,遏制住洞荊賊軍往兩翼擴張之勢,而使楚山南蔡招討司以復州華陵縣為前進基地,往南進剿盤據荊東地區的賊軍。
南蔡兵馬操練初成,又缺水軍,進剿賊軍,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徐懷于華陵城西三十里外的長林河口修筑后軍大營,將樊臺軍寨囊括在內,一時間數以萬計的糧秣、軍械等物資,源源不斷從南蔡及舞陽往樊臺轉輸而來。
徐懷統兵征戰于荊東,自然有權力就地征集糧秣、役夫以備戰事。
不過,徐懷除了遵循常規做法,傳令諸縣攤派一部分軍糧外,主要還是遵照鑄鋒堂在南陽府的做法,直接在華陵、當陽、荊門及江陵縣北部的衢會之地設立三十座糧棧哨驛,委任巡檢使率驛吏、兵卒進駐。
糧棧哨驛除了負責直接從各地的自耕農及中小地主手里收購糧食外,還將地方底層民眾中招募健勇,繞開地方上的都保、耆戶長,直接組織鄉兵民勇,控扼水陸通道,封堵賊寇流竄。
這么做實際上就是在荊州北部,繞開四縣衙署以及地方上的大姓宗紳,設立招討軍司直轄的巡檢司軍寨、哨寨,直接掌控地方。
當世雖說早就有巡檢司制度,但通常只在州縣的要津之地設立,通常一州僅有兩三處巡檢司,主要職責也是檢防盜匪、杜絕榷賣制下的鹽鐵等朝廷壟斷物資的走私,征繳過稅。
當年的淮源巡檢司軍寨,就是典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成市|
沈丘县|
贵南县|
武平县|
镇江市|
灌南县|
环江|
惠水县|
长兴县|
哈巴河县|
攀枝花市|
松溪县|
静乐县|
东兴市|
仙游县|
龙陵县|
兴和县|
建德市|
慈利县|
四川省|
横山县|
平昌县|
吉林市|
读书|
定南县|
明光市|
黄梅县|
遵义市|
凤阳县|
怀宁县|
伽师县|
雅安市|
大庆市|
曲靖市|
辽源市|
奈曼旗|
治县。|
定州市|
万年县|
高邮市|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