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紹隆二年-《更俗最新小說》
第(1/3)頁
每日都有成百上千的饑民,經東洲寨送往桑赤、長林大營,再輸送到沿荊北長堰、章樊新河分布的軍寨之中。
為盡可能利用低洼地,長堰沿著瓦子湖、白露湖北岸的地形曲折而走;一擔擔泥土,由二三十萬男女不分老少,從新開的河渠之中挑到河堤,眼見著堰堤一天天堆高起來。
巫山深處開采的木料、石料,順著東西向的溪河或新辟的山道,源源不斷的輸往河道及長堰開鑿、修造工地,用來建造堰壩、垸寨及屋舍。
這一切的背后,除了南蔡招討司從楚山各地抽調近兩千名鄉吏、工師進行組織實施外,更重要的還是糧秣以及各種工具的物資支持。
進入十二月下旬,南蔡招討司招攬的流民,加上從當地招募的失地貧民以及從南蔡遷來的民眾,總數已經超過二十五萬,每日消耗糧食就高達兩千余石;從汝蔡兩地征調兩萬多頭牲口補充畜力的不足,每日所消耗的草料也是無數。
當然,開鑿河渠、修造長堰、垸寨,離不開趁手的工具。
新帝登基,改元紹隆。
紹隆元年楚山四座冶鐵監直轄鐵場,總產量如期突破十萬擔,但到九月往后,冶鐵監所出精鐵全部停止外銷。
原經鑄鋒堂外銷部分,全部打造成釬鏟鍬犁等工具,運入荊北四縣供南蔡招討司調用。
流民聚集洞庭湖沿岸,不是沒有想過圍墾灘地、種植糧食,但以木鍬木鋤為工具,又沒有牲口供役使,費時費力,收效極微;更沒有能力修筑大壩大偃在擋洪水,一場洪火便能將所有的努力化為烏有。
楚山能在汝蔡兩州大規模開墾坡地梯田,主要也是得利于普及精鐵鑄鍛的工具;婦女也能較為輕松的參與田間勞作。
于荊北修造大堰、開鑿河道,楚山源源不斷往荊北四縣輸送的,除了糧食之外,主要就是各種鐵器以及畜力。
這些與數以千計的鄉吏、工師,都是楚山這些年真正積攢下來的家底。
經舞陽陸運至方城,于白河上游換小船至泌陽,再由泌陽換中型舟船沿白河而下入漢水、經華陵縣北澤口入華陵河,直到樊臺入庫,這條運道規模不斷擴大,到十二月下旬時總計調集萬余輜兵、四五千匹騾馬、四百多艘大小舟船,確保物資源源不斷的運抵荊北。
當然,消耗最為巨量的糧食,大半還是從南陽、襄陽以及荊北等地征購。
分布于南陽及荊北四縣各地的百余糧棧,保障了每天能有十數乃至二三十萬斤糧食征購上來,然后源源不斷往樊臺運來。
征購較為順利,一方面是南蔡招討司在荊北大規模發動限租退佃,迫使大小地主將手里大量囤積的糧食清退給佃戶,促使荊北糧食流動起來。
另一方面,各地宗紳也紛紛盛傳楚山將強行霸占南陽荊襄等地,擔心會受清算的宗紳紛紛拋售田宅,遷往江夏、建鄴等地居住。
他們以往所囤積的糧食,也是大規模對外拋售,充盈糧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高州市|
哈尔滨市|
莆田市|
哈尔滨市|
宁武县|
五原县|
青川县|
永城市|
博罗县|
定远县|
乌拉特前旗|
璧山县|
灵台县|
鲜城|
台北县|
龙里县|
延边|
卢氏县|
淮安市|
葫芦岛市|
托里县|
桑日县|
靖西县|
开鲁县|
韩城市|
扎鲁特旗|
宁城县|
德庆县|
花莲市|
景德镇市|
奈曼旗|
桓台县|
皮山县|
保德县|
翁牛特旗|
滁州市|
西林县|
永仁县|
孟连|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