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次心里不舒坦的不光是南京的那些貨色。 崇禎皇帝基本上每一次都是伴隨著腥風(fēng)血雨而行的。 比如草原上的京觀,陜西的官員,遵化的建奴。 如今輪到了從京師開始,到南京一路上的大小官員們,還有漕幫。 說起來漕幫,其實崇禎皇帝萬分感激楊廣那個貨。 那傻缺自己精力無限,就覺得全天下的人跟自己一樣都是力能抗鼎之輩,結(jié)果火急火燎的開挖大運河。 本來這么大的工程你要是慢慢挖,估計也沒啥事兒,可是壞就壞在這哥們兒太著急了一些。 你說那時候的技術(shù),別說跟后世有著力能跨省的藍(lán)翔布魯佛萊學(xué)院的天朝相比了,就是跟崇禎皇帝手里的大明比起來估計也是多有不如。 不過也正因為楊廣這貨把自己作死了,所以才有了后來的唐宋,也才有了如今的穿越者崇禎皇帝。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講,不管是這貨弄出來大運河造福了后世,還是從其他的方面對比,崇禎皇帝都由衷的表示萬分感謝。 當(dāng)然,崇禎皇帝感謝的是大運河,而不是漕幫。 成祖永樂皇帝自從定都京城之后,有事兒沒事兒的就想著帶兵上蒙古浪上一圈。 可是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老話說的好啊,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永樂皇帝帶兵懟蒙元殘余的勢力,這是好事兒,可是需要的糧草也多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永樂大帝一合計,干脆,從衛(wèi)所里邊兒弄個漕軍出來,這下子漕運運糧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可是時間一間,這事兒就變了味兒了。 漕軍說多不多,說少可也不少——足足十多萬人。 可是不管怎么說,漕軍也不是一線作戰(zhàn)部隊,待遇上面不可避免的要差了許多,而在運輸過程中又時常會出現(xiàn)翻船、槽米受潮、官吏盤剝等情況。 這下子漕軍就不干了,老子不是為國出力?憑什么就這么倒霉? 漕軍不樂意,想要造反是不敢的,畢竟永樂大帝那種兇威赫赫的猛人不死,誰也蹦不起來。 但是不敢蹦歸不敢蹦的,無聲的抗議還是該干的。 逃唄,大不了老子不干了。 漕軍就這么著,跑路了。 而跑路了之后就形成了另外一種戶籍之外的百姓——逃戶。 這些人等于是沒有戶籍的,軍籍肯定是回不去了,農(nóng)戶又不給上,怎么辦? 那就去當(dāng)?shù)柁r(nóng)一類的吧。 而佃家里面除了這些漕軍之外,還有的是因為各種原因把自己的地給賣了的,還有投效到秀才舉人名下的普通農(nóng)戶。 這樣兒一來,甚至于連錦衣衛(wèi)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是這些漕軍及其后代了。 而明朝版的人口普查這種事兒,雖然崇禎皇帝已經(jīng)計劃了很久,可是最終也沒有實施下去。 原因很簡單,現(xiàn)在真要搞人口普查,估計光統(tǒng)計就得好幾年的時間。 更不用提有很多是一家生了七八個孩子,有了老大之后,剩下的全叫老二。 反正就是想要真正的把人口普查清楚,簡直就是扯蛋,哪怕是有錦衣衛(wèi)和東西廠這種強力特務(wù)機構(gòu)的存在也是一樣。 但是不管怎么樣兒,這都不妨礙崇禎皇帝現(xiàn)在在順路的時候把目光盯向了漕運。 畢竟漕軍已經(jīng)差不多完蛋了,可是這活該干的還是得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