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年這個活動吧,向來是喜聞樂見的,就算是這一年里再怎么苦逼再怎么窮逼,過年的時候總得好好過,以期盼著來年有個好運道。 過年的時候都很樂呵,過完年該怎么著的還得怎么著。強盜繼續搶劫,小姐們繼續攬客,大明朝那些殺才們繼續去奴爾干都司砍人抓人換銀子。 但是實話實說,崇禎七年的這個年,崇禎皇帝過的不怎么開心。 要么不下雪,要下就下場大的,同時大明朝各地還不斷的出些樂子來搗亂。 只是剛剛過完年沒多長時間,建奴就跑去察哈爾去懟人沒懟人,把目光投向了大明,準備從大明身上找補回這一次出兵的損失。 本身對于建奴就不爽至極,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怎么懟死建奴的崇禎皇帝這下子就更不爽了,干脆帶著自己手底下的那些雙花紅棍們往遼東而去,打算一把火把黃臺吉的老巢給燒了。 然后崇禎皇帝就開始糾結到底是乘坐火車去山海關還是直接靠著原始的方式去遼東。 乘坐火車的好處在于雖然慢了一些,晃了一些,可是人卻能保證足夠的精神,士卒行軍也不至于特別累。 三百里必厥上將軍,不是說行百里就會死一個上將軍,要是那樣兒的話,大家都三百里一國,也別玩什么統一了——誰家的上將軍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這個死法可死不起。 這句話指的是跑的太遠去砍人,小弟很可能會搞的分散跟不上,再加上水土不服,可能到了地方之后能操刀子砍人的馬仔就剩下了半數不到,哪個雙花紅棍帶著一群累成死狗的小弟去砍人也不成。 通過火車,這個問題基本上就可以說是不存在了,就算是火車再怎么操蛋再怎么累,到了地方之前好好休整兩天也就齊活了。 但是大明朝的火車,他不是后世的火車。 崇禎皇帝穿越前的后世,什么高鐵動車直達特快新空調快速搞的是有模有樣,不光速度快還穩如狗。 可是大明朝的火車,吵成狗不說,還慢的一批,比驢能強點兒比馬還差點事兒。 唯一的好處就是這玩意不用休息,綜合算起來,速度跟正常的騎兵行進速度差不多,比步兵要快很多。 但是崇禎皇帝出征會帶步兵?光京營和新軍再加上蒙古萬騎就能輕松湊出個十來萬的騎兵了,還要帶步兵干什么?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帶了足夠的炸藥包一類的好東西,用不著玩什么蟻附攻城的套路,至于說后勤補給,一路直到海州衛之前都是大明的地盤,更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有時候崇禎皇帝自己都忍不住感慨一番家大業大也有好處——建奴出了沈陽和遼陽就得面對明軍,后勤補給更是個大問題,怎么著也不可能像崇禎皇帝這么浪。 最后崇禎皇帝決定帶兵走永平去山海關,不通過火車了。 步兵的話通過火車能算是節省體力,騎兵這玩意通過火車就麻煩的一批,還得對車廂進行改造,速度也沒有提升,還不如直接一路跑過去呢。 然而還沒有等崇禎皇帝帶兵走到興許左屯衛,隨行的負責情報傳遞的許顯純就找到了崇禎皇帝。 建奴正式以擾其境、殺其民、匿逃人為名,圍困宣府、大同,五軍都督府已經令總兵陳洪范守居庸關。 大同及陜西諸關口失守者不在少數,靈邱縣城破,守備世奇,把總陳彥武、馬如豸,典史張標,教諭路登甫,盡數戰死,知縣蔣秉采自縊,除家中幼子已經早早的遣人送往大同之外,剩余之人盡數自盡以殉。 雖然說慈不掌兵這個道理誰都懂,崇禎皇帝自己也明白,對于大明的貪官們砍起來更是毫不手軟,株連三族九族這種事兒也干了不止一回,可是那是自己殺的。 大明的百姓,犯了大明律,該殺就殺不能手軟,可是死在建奴的手里就不行! 然后崇禎皇帝就怒了。 而得到了建奴分兵三部分,一部分在宣府,一部分在大同,另一部分向著永平而來后,崇禎皇帝就改變了主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