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是看看之前建奴的行為,基本上都是搶了就跑,有好處就沾,沒好處他們跑的比誰都快。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建奴不可能不怕死。更何況,建奴里面也不是沒有我大明的人。 只要奴酋黃臺吉一死,整個建奴不說四分五裂也差不多,再時候逼著他們北征或者西征,只看我大明在哪個方向給他們放開一道口子罷了。 就憑著建奴現在的狀況,他們哪怕明知鉆了這個口子會死,他們也會義無反顧的鉆進去,飲鴆止渴而已。” 張惟賢躬身道:“陛下是屬意于讓建奴向西還是向北?” 崇禎皇帝語塞——要是朕已經決定好了讓建奴西征或者北征,還用把你們給弄過來商量? 向北,肯定是毛子,而且懟完了北邊的毛子之后也能向西吧? 但是北邊苦寒是肯定的,沒看后世的毛子們都喝酒精揍北極熊么,還不是太過于寒冷才練就的? 向西沒有那么多的惡心事兒,而且西邊國家也多,好處也多,可是先讓建奴撈一遍,朕這心里怎么就這么不舒服呢? 身為一個合格的臣子,替皇帝分憂是最基本的責任和條件,不同于張惟賢這種比較純粹的軍人,崔呈秀原本揣摩上意那可是一把好手。 想了想,崔呈秀躬身道:“陛下,臣以為可以驅趕建奴向北!” 崇禎皇帝唔了一聲,開口道:“說說理由?” 崔呈秀躬身道:“若說是西征,夏額哲所部比之建奴更加放心,其實北征也是一樣兒。 只是依夏額哲所部和劉興祚后來的回報,都證實了那些毛奴悍不畏死而且力大無窮,與他們交戰,傷亡必然會大。 而西方的那些個蠻子們則不一樣兒,西域之地千人稱英萬人為王,十萬人就是了不得的大國家了,讓建奴去西域,可謂是殺雞用牛刀也。” 崇禎皇帝和張惟賢瞬間秒懂。 北邊的毛奴和西域那些小國對比起來,還是北邊的毛奴更難對付一些,如此一來,最好是讓建奴北征的時候跟毛奴弄個兩敗俱傷才好。 至于西域那些個不成氣候的小國,直接讓夏額哲部效仿當年的成吉思汗再來上一次西征就可以了。 崇禎皇帝則是將目光轉向了張惟賢:“英國公以為如何?” 張惟賢沉吟道:“啟奏陛下,奴爾干都司現在靠西南邊兒的這部分已經在我大明手中,驅建奴向北,則必須顧忌到這一部分。” 崔呈秀反對道:“向西又有何不同?一路之上除去草原,可還有著大量的關隘,若建奴叩關,僅防御建奴,我大明又需支出多少? 方才國公大人也說過了,奴爾干都司西南之地在我大明手中,劉興祚駐軍足有四十萬,何懼他建奴? 下官說句不客氣的,若是不顧傷亡,單憑劉興祚所部便可以徹底的平定建奴,又何須驅趕建奴向西還是向北?” 張惟賢道:“奴爾干都司那邊可有關隘?我大明北邊關隘眾多,建奴難以入關,奴爾干都司的二十萬百姓牽制之下,劉興祚四十萬大軍又能出動多少?” 聽著張惟賢跟崔呈秀兩人辯論了起來,崇禎皇帝卻又想到另外一件事兒——大明在建奴那邊可不只有一個人,而是兩個。 阿敏和莽古爾泰這兩個渣渣現在死心塌地的要跟著大明一起弄死黃臺吉好在遼東當個土皇帝。 兩個渣渣合在一起也是個麻煩事兒,倒不如把他們兩個分開,一路向北,另一路向西。 這樣兒一來,兩路建奴的實力都不強,對于明軍來說都是分分鐘解決掉的事兒。 而對于北邊的毛奴和西域的蠻子們來說,這兩路建奴可就是噩夢了——建奴再不成氣,那也是學習過三國演義的,懟那些滿腦子肌肉和蠻子還不是簡單輕松加愉快? 想到這里,崇禎皇帝干脆開口道:“兩位愛卿不要爭了,直接逼著蠻子們分兵兩路,一路北征毛奴,另一路西征西域和極西之地!” 張惟賢和崔呈秀不吵了,但是張惟賢卻躬身道:“陛下,建奴滿打滿算不過幾十萬人,若想要逼得他們北征西征,估計要殺掉大部分才行。 如此一來,這兩路人馬各自還有多少?能戰之兵不過萬人,百姓不過十萬,實力大損之下?” 崇禎皇帝卻笑道:“那與我大明何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