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留下了房壯麗,崇禎皇帝直接又召喚了禮部尚書孟紹虞進宮。 大明的科舉制度,也真到了應該改一改的時候了。 當然,崇禎皇帝想要改動的,不是從根子上直接改掉,而是打算先一點點的撕開一條口子。 比如說,先把恩科變為常例,以后的春闈科闈改成每兩年一次? 要不然,這些官員總不夠用,也是個大問題。 至于說以后,有了第一個口子之后再想慢慢的放開第二個口子還是難事兒? 慢慢的來嘛! 面對崇禎皇帝想要把科舉由原本三年一次改為兩年一次的打算,房壯麗本能的想表示反對。 理由很簡單,如果不是打算大批量的干掉現有官員們,原本三年一次考舉上來的人數基本上就夠用了,甚至于還有富余。 但是在仔細考慮了一番后,房壯麗還是放棄了勸說崇禎皇帝的打算。 無論現在是不是改變科舉的年限,崇禎皇帝砍起人來都不會有絲毫的手軟。 與其像現在一樣人少不夠用而頭疼,還不如讓這些官員的數量多起來,到時候自己也能省心一些呢。 至于孟紹虞就完全沒有這個顧慮了。 崇禎皇帝經常開恩科,那是屬于額外的,不是常例,這種事兒跟自己沒什么關系。 但是把固定的三年一次科舉改為兩年一次,那妥妥的就是自己的政績。 無論崇禎皇帝是不是總砍人而導致官員不夠用,都不會對這一點產生任何的影響。 最起碼,這天下的讀書人都得念著自己的好兒吧? 深深的呼吸了幾次平息下激動不已的心情后,孟紹虞才躬身道:“陛下英明。若是把三年之期改為兩年之期,既解決了頻繁開恩科的麻煩,又解決了大明人才緊缺的問題。” 崇禎皇帝則是似笑非笑的道:“既然如此,那就打從崇禎十三年起吧,以后每兩年一次科舉。 至于恩科,到時候再看情況決定什么時候加開恩科。朕的意思是,以后盡量減少恩科或者干脆就不開恩科了。” 今天這事兒就算是成了。 跟自己剛穿越過來的時候不一樣,那時候為了不往煤山那棵老歪脖子樹上面掛,或者說出于一種歇斯底里的發泄心態,自己可以砍人再砍人,揮舞著屠刀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現在不成了,大明這么好的環境,自己還能光舉著屠刀殺? 殺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卻不是唯一的方法。 理論上來說,應該有無數的好方法可以解決大明的問題,自己犯不著在這種已經穩定了無數倍的基礎上再大肆殺戮。 那不叫剛,那叫作死——人必須得看得清自己才行,不能小瞧了自己,也不能太過于高估了自己。 歷史上多少牛人,就因為太過于高估自己而倒霉的? 帝辛是一個,楊二是一個,近點兒的正德同樣也算一個。 就算不提這哥幾個,那劉野豬夠不夠硬氣?是不是比自己更有才?結果呢? 如果不是晚年下了罪己詔,他老劉家的江山社稷都快要不穩了! 崇禎皇帝看的很清楚,自己現在差不多就處于這么一個轉型的階段,不能再依靠著單純的殺戮來解決問題了。 當然,這里指的是對內,至于對外,大明朝的百姓們不會關心自己家的皇帝又屠殺了多少外族。 他們只會關心自己的兜里是不是又多了幾文錢,是不是能分到更多的地。 至于死了多少蠻子,沒有人會關心。 PS:今天獻祭《三國之主宰中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