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皇帝決定跑路回大明,順便把《三國演義》還有《水滸傳》這兩本奇書翻譯成阿拉伯文字,然后大量印刷,讓所有人都能買的起。 《三國演義》好啊,妥妥的一本治國打仗用的兵書,其效果經過了建奴老野豬皮和小汗黃臺吉兩代人的檢驗,效果杠杠的,屬于質量信得過產品。 可以想象,當奧斯曼和曼臥兒這些本身就矛盾重重的國家里面的有心人在拿到了這兩本書之后,會不會真的提前搞出來三國演義甚至于春秋戰國,可是真心不好說。 當然,這些地方再怎么亂都沒有問題,反正跟崇禎皇帝沒啥關系,大明不亂就行了,誰有空管國外亂不亂啊。 而《水滸傳》就更重要了。 首先,《水滸傳》不是大明流傳的《忠義水滸傳》,而是被閹割后的產品。 其次,被閹割后的阿拉伯版本《水滸傳》,也不允許流傳回大明。 因為崇禎皇帝打算把《水滸傳》魔改一下,把里面受招安、征遼、鎮壓方臘等回目全部砍掉,順便把什么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內容也修改一下。 反正詔獄里面還關著一個御史陳默,還有一個擅長于寫劉備文的段小榮,讓這兩個家伙聯手魔改一下《水滸傳》,想必是沒什么問題的。 畢竟,這兩個家伙連洪荒流的神話都能搞的出來,魔改一個區區的水滸傳又算得了什么。 而沒有了受招安、征遼、鎮壓方臘這些讓外國人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兒的內容之后,整本《水滸傳》的味道立即就變了。 沒有糧食吃活不下去怎么辦?上山落草啊! 被官府欺負了怎么了?殺官造反啊! 就算他莫臥兒和奧斯曼加起來只有一千萬的人口,一萬個人里面才能挑出來一個認真學習《水滸傳》并且付之于行動的,那也是足足一千人。 梁山泊上一共才一百零八個膽肥的,一千來個人組團起來可就相當于十個梁山了——而莫臥兒和奧斯曼的地盤面積一共才多大,能裝得下十個梁山水寨搞事情嗎? 當然,裝得下裝不下的,崇禎皇帝也不太關心。 反正都是蠻子們自己的事情,愿意反就造反唄,朕在爪哇那里還有生意呢,專門出售高品質的刀,劍,弓箭和盔甲,保證不比官兵的裝備差太多。 一部三國加上一部水滸到底會產生什么樣兒的化學反應,崇禎皇帝心里都沒有底氣,只是再一次把鄭芝龍和南居益等人一起喊了過來。 原因很簡單,莫臥兒是上演三國還是上演水滸,崇禎皇帝都不太擔心,但是莫臥兒畢竟割讓了那么一大片土地,這些土地上的人萬一要是學去了,那最后被惡心的不還是大明? 干脆,把這些人打包吧,分兩路送走,一半給大明鐵道部和交通部的那些家伙們當勞工,一部分等著看看奧斯曼那邊什么反應。 如果奧斯曼那邊同意了租借蘇伊士運河的提議,剩下的這一半莫臥兒人就可以送去疏通河道了。 如果奧斯曼不同意,這些人就一樣送回大明去修鐵路。 事實上,整個奧斯曼的朝堂上面已經吵翻了。 易卜拉欣一世自然沒有什么感覺,整天沉迷于后宮不理朝政,就跟大明的萬歷皇帝一樣,不照樣因為跟大臣們置氣而三十年不上朝。 至于朝政會怎么樣,易卜拉欣并不是太關心,反正后宮里面有人幫自己分憂,朝堂之上也有大維齊爾在主持著朝政,出不了什么問題。 至于大維齊爾邁哈買提,對于蘇萊曼提出的問題也是頭疼不已。 蘇萊曼早就想搞事情了,也早就想著挖開蘇伊士運河,從本心上來說,邁哈買提是支持的。 然而光自己支持并沒有什么鳥用——這種既違背了真神教義又涉及到需要征召大量平民參與,花費還不知道要多少的工程,奧斯曼上下根本就沒有人支持。 尤其是奧斯曼的海軍——假設可以稱之為海軍的那幾艘船,也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重啟蘇伊士運河就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任憑邁哈買提想破了腦袋,都沒想到居然會有明國人跑來想要租借這塊地方,重新開挖蘇伊士運河。 而且,蘇萊曼還從明國人那里搞來了兩艘三桅戰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