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黎維祺很快就被拖了下去,崇禎皇帝也依舊按照原本的計劃進駐了安南王宮。 氣咻咻的崇禎皇帝進了王宮之后,臉上的神色幾乎是在一瞬間就恢復了正常。 就算是黎維祺把龍袍玉璽都帶走了,今天照樣能在安南王宮里面搜查出龍袍玉璽——錦衣衛若是連這點兒事情都辦不好,也稱不上是當今世上最牛逼的特務機關了。 之所以要這么麻煩的折騰一通,而不是直接大軍進入安南搞事情,也不過是想著盡量安撫住安南人而已。 畢竟,這么好的地在這里放著,雖然說全毀了也沒什么,可是能讓這些安南人老老實實的耕種,總比毀了要強的多。 來宗道躬身行禮之后,才開口道:“啟奏陛下,如今黎氏已經被拿下,不日便要凌遲,鄭氏、阮氏也已經伏誅,安南之地,已經為我大明之地矣。” 崇禎皇帝卻嘿嘿笑了一聲道:“來愛卿當真是這么想的?只怕不盡然吧?” 來宗道的臉色根本就沒有一絲的變化,哪怕是自己信口胡說被崇禎皇帝給揭破,也沒有半分不好意思的表情流露。 安南這塊破地方,當然沒有這么好解決。 不同于其他地方,更不同于緬甸和朝鮮等地,安南從太祖高皇帝之時起,就是一個令人惡心的存在。 永樂文皇帝當初也曾經派兵打下過安南全境,最后也是宣宗皇帝退兵了事,安南依舊是那個安南。 如今只不過栽贓了黎維祺,搞死了阮氏和鄭氏兩個大頭,剩下的事情還多的很,根本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 然而這并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起碼來宗道沒覺得不好意思——國王被擒,大佬被殺,剩下的小雜魚們想跳又能怎么樣? 最起碼,永樂年間還沒有這么好的形勢。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禎皇帝才開口道:“欲治其地,先安其民。欲安其民,先治其官。欲治其官,則必先安其士林中人。 傳旨,黎氏叛逆自有取死之道,然則安南百姓無辜,原本二十人入國子監的恩賞不變,令其各地官府提學擇其優而選之。 另外,將永不加賦的詔書也張貼出去,令安南百姓與大明百姓一樣待遇,以示朕視其如一之意。” 來宗道躬身應了,又接著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便是重造安南之黃冊,另外,便是安排官學之事——臣敢問陛下,安南是否要效朝鮮與緬甸例?” 崇禎皇帝道:“既視之如一,又何來不同之處?安南自是與朝鮮、緬甸等地相同,往來文書皆用漢字,官學之中亦用漢語,商人同樣與大明商人一般的收取商稅。” 對于這一點,別管是朝鮮,還是琉球,或者是緬甸,其實都是一樣的規矩。 該設立官學的還是得設立官學,該用漢字漢語的還是得用漢字漢語。 甚至于,安南國原本的文字,語言,歷史資料等等,都會被逐步銷毀,能保留下來的也必須得是修改過后的才行。 比如原本是交趾郡這種事情肯定要大書特書,跟故宋和大明的戰爭,肯定要統統抹去,尤其是大明之前在安南干了些什么破事兒,更是一點兒都不能留下。 過上個幾代人之后,誰還記得當初都發生了什么?只怕很多人都是生來便是大明人,到死也不會得知事情的真想。 反正原本的歷史上已經發生過這種事兒了,崇禎皇帝自然也不介意有樣學樣——不就是比誰更不要臉,比誰更心狠手辣嗎? 朱純臣卻躬身道:“啟奏陛下,安南之地既以都司總督治之,則需另外衛所于此,安南原本的士卒?” 崇禎皇帝揮了揮手道:“那是你們軍府的事情,朕不會過問。” 頓了頓,崇禎皇帝又接著道:“放心大膽的去做,朕向來的原則是不會變的,安南必須是交趾都司,哪怕是安南不長一棵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