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安南一夜變天,而且變得很徹底。 鄭梉死了,阮潢也死了,就連安南的國主黎維祺也被弄死了。 國主被弄死這事兒不算什么太稀奇的事兒,早在兩百多年以前,胡氏就曾經弄死過陳氏國主,胡氏又被大明弄死,之后才輪到黎氏坐了這安南國主之位。 然而現在的黎氏,也早就不是當初的黎氏了,如今的黎氏早早的就被架空成了傀儡,廢立都由鄭氏一言而決之。 現在被人弄死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鄭主和阮主都在一天之間被人弄死,這可就是真的天崩地裂了。 鄭氏占據了北方,阮氏占據了南方,南北分立的兩大巨頭,居然連個浪花都沒翻起來,人頭就已經掛在了竹桿上。 可是,就算是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似乎,整個安南也沒有什么不同? 官員依舊還是那些人,日子該怎么過還是怎么過?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些不同的地方來,其實也有。 首先就是各地的軍營被明軍給接管了,接管的速度很快——不服從安排的那些人,死的也很快。 其次就是官府開始不斷的張貼告示,不光是永不加賦,連稅都減了很多。 如果真是這樣兒,那就意味著所有人的生活質量都將提升一個檔次——賦不加,稅少了,落在口袋里的銅板或者銀子也就多了,生活質量自然也就更好了。 眾多的百姓們很滿意。 管他誰是皇帝呢,姓黎的跟姓朱的來當這個皇帝,區別很大嗎?大家伙兒的好處不受到影響就好了,日子該怎么過的還是怎么過,誰關心皇帝姓什么? 不滿意的還是那一部分少數人。 正如崇禎皇帝和來宗道等人計議的那樣兒,平定安南根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肯定會有很多利益受到了損害的那些人跳出來表示不滿。 就跟大明一樣,利益受到損害最嚴重的就是那些讀書人,還有那些黎朝原本的官員勛貴和商人們。 原因很簡單,哪怕是崇禎皇帝把國子監監生的名額擴大到一百人也是一個鳥樣——安南的讀書人又不是只有一百個! 這五十個進了國子監就學的人可以說是穩了,回來之后就是包分配,從走升職撈銀子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可是其他人呢?其他的讀書人怎么辦?十年寒窗下來倒不如去大明國子監浪上一波來得更穩,那讀書的意義何在? 反正換成誰來負責留學生這件事情,估計都會優先照顧自己人吧?難道還能做到百分百的公平公正? 這五十個進入國子監的名額,普通讀書人根本就沒撈到!哪怕是一個名額都沒有! 換言之,官員勛貴們把最肥美可口的肉和骨頭給吃了,連一點兒的湯和渣滓都沒有給這些普通的讀書人留下。 原本大家的機會是差不多的,反正再怎么樣,也是在安南這個小坑里面折騰,如今卻是有了大明國子監的摻合,那五十個進入國子監的讀書人,從此以后就跟大家不再是一路人。 他們的道路更寬廣,甚至于有機會留在大明。 而與讀書人不同的是,原本的官員勛貴們和商人們,則是更為單純——商稅,官制,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搞下來,自己的利益肯定是要受損的,到時候上哪里找補回來? 總之,不管是讀書人,還是那些黎朝官員勛貴和商人們,利益都受到了損失。 只是兩者所痛恨的目標卻不一樣。 官員勛貴和商人們痛恨的是大明,而那些普通的讀書人,卻將恨意轉向了這些黎朝原本的官員勛跺和豪商們。 說白了,眼紅而已——大家都在爛泥塘里混的時候,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一旦有人能有個跳出生天的機會,那還能像以前一樣愉快的玩耍嗎? 就跟后世的網文圈了一樣,大家一起撲街沒什么,一旦某個人的成績起來了,各種各樣的噴子也就出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