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主業副業要分清-《回到明朝當暴君》


    第(3/3)頁

    也是除人民幣玩家和開掛玩家之外基本上無人能夠完成的難度。

    理論上來說,如果安南作亂,大明得到消息的時間很快,甚至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從調動物資和士卒,到投送兵力和物資到安南,最快最快也得花掉兩三個月的時間,甚至于可能超過半年。

    而等到鐵路真的修建的遍地都是,比如說修到了安南,那安南就算是再想作亂,大明朝廷在得到消息之后,只需要花上半個月的時間來調動物資和士卒,再花費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將物資和士卒從京城運送到安南。

    如果選擇從云南和兩廣調兵,這個時間還將進一步的縮短,甚至于只需要花上半個月的時間集結士卒調動物資,再有個兩三天的時間就能將大軍投送過去了。

    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占領的土地才是真正的穩如泰山,再也不用擔心土人作亂一類的問題。

    將奏章扔到一旁邊,崇禎皇帝換上了一身常服,尋了正在看著其他奏章的溫體仁,一起向著天津城外而去。

    按照原定計劃,崇禎皇帝此時應該已經起程回京了,但是崇禎皇帝卻又任性的將時間拖后了幾天,打算拉著溫體仁等人在天津城外走走看看。

    崇禎皇帝的打算其實挺簡單,到城外也僅僅是看看社學,看看預備倉。

    天津城里的常平倉,崇禎皇帝已經帶著溫體仁等人看過了,城外的則是還沒有看過,而城里的常平倉好作假,城外的預備倉卻是最有可能暴露出真實情況的地方。

    靴子踩到地上發出一陣嘎吱嘎吱的響聲,聽到崇禎皇帝的耳朵里,卻有一股子別的意味:“這天氣當真是一年比一年冷,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轉暖?”

    溫體仁敏銳的察覺到了崇禎皇帝說的是一年比一年冷,而不是一天比一天冷,心中也有些無奈,只得躬身道:“陛下,臣觀史書之上記載,也有好幾次都是比較冷的,然則過上幾年便會慢慢轉暖了,當不得什么大事?!?

    崇禎皇帝嘿了一聲道:“若是幾年,朕倒也不擔心了,朕擔心的是幾十年的那種冷!

    朕觀史書之上,殷商末期之時,漢末三國之時,唐末及至宋初,皆是出現了幾十年的大寒大旱。如今看來,這種極寒的天氣倒是讓朕趕上了,呵呵。”

    這一聲的呵呵里面,實在是包含了太多的無奈與心酸。

    總說小冰河小冰河,甚至于有人說弘治年間也出現了小河冰氣候——但是崇禎皇帝遍翻史書之下發現,真正能稱得上小冰河時期的,一共就四次。

    而之前三次的小冰河時期,都伴隨著王朝滅亡,天災人禍不斷之下人口大減,自己這一次如果不是把這些都轉嫁到了大明之外的蠻子們身上,估計自己再有幾年就該往煤山一行了。

    慢慢熬吧,再過上幾年或者幾十年,小冰河差不多也就該過去了,到時候就迎來了真正的奉天。

    溫體仁見崇禎皇帝興致不高,便斟酌著道:“陛下,這極寒的天氣自天啟年間便已經有了,到如今也是十多年過去了,估計也快結束了?!?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卻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朕記得《呂氏春秋·察今》之中曾有言道,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

    由此可知,先秦之時,古人便可以冰瓶來測量溫度,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把溫度再細分一些?”

    溫度計啊,這玩意是啥時候發明的來著?啥原理來著?水銀是不是?

    有搞頭啊,水銀這玩意大明又不是沒有,玻璃也早就搞出來了,等回到京城了自己琢磨一下還是扔給皇家學院去研究?

    想了想,崇禎皇帝最終還是決定把事情扔給皇家學院去辦——回京之后還要回宮里去陪陪自己的大小老婆呢,哪兒有時間浪費在溫度計這種破事兒上面?

    沒錯,自己是皇帝,回后宮里造人才是自己的主業,發明這種事情,還是讓專業的人去干吧!

    PS:推書《學霸富二代的全新人生》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竹县| 喀喇沁旗| 樟树市| 汝城县| 岑巩县| 宣城市| 达拉特旗| 安福县| 阳城县| 溧阳市| 会昌县| 德兴市| 黑河市| 彭水| 友谊县| 林芝县| 怀宁县| 会宁县| 自贡市| 兰州市| 寿宁县| 保康县| 萨嘎县| 朔州市| 黄山市| 黎川县| 凯里市| 阿鲁科尔沁旗| 靖远县| 贵溪市| 沙田区| 辽宁省| 卢湾区| 柘城县| 桐乡市| 松江区| 二连浩特市| 辰溪县| 通江县| 青铜峡市|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