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所有人都盼著皇帝能夠再折騰出什么新的工程來,最好是再多招收一些人手去上工,莊稼漢最不怕的就是賣力氣。 甚至于還有的人在不斷叫苦,認為很多工程都讓蠻子們給干了,留給大明百姓的活計就少了,朝堂之上肯定有那些混賬東西在忽悠英明偉大的皇帝。 最好把那些混賬東西們都拉出去打靶! 就連最應該對崇禎皇帝不滿的商人群體,畫風最近都有些不對勁。 這些拉出顆黃豆都會洗洗再吃的家伙,不僅不再破口大罵朝廷收商稅,反而開始自覺的開始了交稅,不再想著如何避稅漏稅。 上古賢王們怎么樣兒,崔璐不清楚,畢竟史書里面記載的誰也沒有看到過,而崇禎皇帝所擁有的功績和民心,卻是讓人實打實的看在眼中。 崇禎皇帝一路打下來的功績,還有手里握著的民心,強大到近乎于可怕——這意味著崇禎皇帝有足夠的資本去任性,哪怕是干出來多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只要民心一天沒有敗光,崇禎皇帝就一天是無敵的狀態。 只要崇禎皇帝愿意,他可以在開挖大運河的同時修上幾條鐵路,可以同時拉起幾百萬的馬仔去懟人。 只要國庫里面有銀子,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然而讓朝堂上下所有人都暗自慶幸的是,崇禎皇帝從來沒有那么任性,就算是懟人也往往只選擇一個目標往死里懟。 這樣兒一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節省了下來,可以用于大明國內更多的工程,然后民心越發的凝聚,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鐘聲將已經有些走神的崔璐驚醒了過來。 梵帝岡高處的山頂之上,一口剛剛樹起來不久的巨鐘在崔璐一行人快要到達城門口的時候悠然敲響,清脆嘹亮的鐘聲遠遠的傳了出去,就像是按下了激活按鈕,整個城市都變得鮮活了起來。 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在梵帝岡的平民里面算是有見識的老人,說話的時候,嘴巴上卷曲的胡須都在跟著抖動:“看看大明帝國的軍人,這才是精銳!” 身邊的其他人都贊同的點了點頭。 教廷現在最為精銳的瑞士長戟兵已經出來隊列了——然而往日里怎么看怎么精神的長戟兵在大明帝國的一個千戶所面前,卻有些黯然失色的感覺。 因為很多人的腿在無聲的抖動著,如果不是傳承了近千年,已經深深的刻畫在腦子里的那種忠于教廷的使命感,只怕這些長戟兵已經一哄而散了。 至于以前總是被人拿出來吹噓的十字軍和三大騎士團,現在干脆連個影子都看不到了。 在瑞士長戟兵列陣完畢以后,英諾森十世和一眾紅衣大主教們,也從城堡里面出來了,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一齊出現,讓在場的所有歐洲人都瞧了個夠。 崔璐端坐在馬上沒有出聲,英諾森十世卻先向著璐拜了一拜,高聲道:“臣,英諾森,敬問圣天子安!” 崔璐點了點頭,朗聲道:“圣躬安!英諾森免禮!” 答完禮之后,崔璐才從馬上下來,走向了英諾森十世——崔璐在馬上的時候,持天子節,代表的就是崇禎皇帝,別說是英諾森十世,就算是大明的藩王們到了崔璐跟前,也得老老實實的先問安。 可以看的出來,英諾森十世是用了心的,是真的用了心。 雖然大明官話說的別扭無比,但是好歹也是大明官話,而且必備的香案等等也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冊封大典開始了。 跟在崔璐身后的錦衣衛里面當下便有一騎越眾而出,朗聲喝道:“奉天子詔,冊封英諾森為教宗,英諾森接旨!” PS:今天獻祭一本書友寫的《憾明》,前兩天剛奶死一本,看看這貨能撐幾天。 再PS:感謝過往I歲月的打賞!又多了一個盟主,還有幾十個跑丟的,啥時候歸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