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人正走著,崇禎皇帝突然停住了腳步:“自朕登基到現在,已經快有三十年了吧?” 跟在崇禎皇帝身后的盧象升和張之極互相對視了一眼,發現對方也是一臉懵逼的表情。 崇禎皇帝自天啟七年登基,到現在崇禎二十八年,已經足足有二十九年的時間,自然是快有三十年了,如果換個說法,那就是足足有半個甲子了。 嗯,時間夠長的了。 可是崇禎皇帝后期的時候年齡尚幼,要不然登基詔書里也不會出現什么“朕以沖齡”這一類的字眼了。 也就是說,到了現在,崇禎皇帝的年齡也不過是四十五歲,這還是按照虛歲的算法來計算的。 崇禎皇帝這突如其來的感慨貌似是在說自己的年齡已經大了,可是崇禎皇帝本身就是允文允武的一個皇帝,身體素質照比只顧著修仙的嘉靖皇帝不知道強出了多少倍去,就算是永樂皇帝相比也不見得就差了。 如果按照一般的情況來判斷,崇禎皇帝最起碼還可以當上個十年二十年的皇帝,甚至于有可能創造在位時間最長的紀錄,突然發出這種感慨是為了什么? 崇禎皇帝沒讓兩個人等太長的時間。 沉吟了一番之后,崇禎皇帝才道:“朕的寢陵,差不多也該修了吧?” 盧象升一臉懵逼的望向了崇禎皇帝的背影。 人家其他的皇帝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是從登基開始就修建自己的寢陵,除了擔心自己這個皇帝當不久,死了之后沒地方埋之外,也有把工期拉長,將成本用時間攤薄的考慮。 除此之外,一般都是皇帝活多久,寢陵就要修多久,在位時間越長,工程也就越大,寢陵也就修的越牛逼,這基本上皇帝界的默認慣例了。 然而這一切到了這位爺跟前就全部都失效了。 這位爺從登基開始就沒張羅著給自己修寢陵,就算是大臣們提過一次也被這位爺給否決了。 蛋疼的是,給皇帝修寢陵這種事情吧,他就不像別的事情,一次不行還能再提第二回第三回,直到皇帝同意為止,這種事情提一次就絕逼不可能再提第二次。 要不然你想怎么樣?讓皇帝他老人家早死?還是說你擔心皇帝死了之后沒地方埋? 雖然說歷史上不是沒有皇帝死了之后沒地方埋,老朱家也出過這么一茬子事情——崇禎皇帝他爹,朱常洛因為死的太早沒地方埋,自己的寢陵沒有修好,只能埋到朱祁鈺的慶陵了事。 問題是,朝臣們誰敢拿崇禎皇帝他爹的事情出來說事兒?一個心懷怨望,詛咒皇帝的大帽子扣下來,誰他娘的都扛不住啊。 尤其是這位爺的黑歷史辣么多,殺起大臣來就跟殺小雞仔兒似的,誰不怕? 現在好了,這位爺現在終于想起來該給自己修寢陵了,自己也算是看到了前任首輔溫體仁沒能活著看到的事情。 沒說的,這位爺既然想起來給自己挖坑了,那剩下的就好辦了,國庫里面無論如何也要出錢支持一下,剩下的大頭讓少府和內帑那邊出就好了。 跟張之極再一次對視了一眼之后,盧象升才躬身道:“不知陛下之意是?” 盧象升知道崇禎皇帝肯定是又想出什么妖蛾子來了——如果僅僅是想要給自己挖個坑,那崇禎皇帝直接讓少府和工部那邊去折騰也就是了,沒必要單獨趁著自己跟張之極在的時候提出來。 果然,崇禎皇帝淡淡的道:“朕有意將寢陵換個地方,不知道盧愛卿怎么看?” 我不看行不? 盧象升就知道事情沒這么簡單,可是也沒有想到事情會這么麻煩! 皇帝的寢陵這種事情并不是說想要修在哪里就能修在哪里的,都是有著相應的規矩的。 比如大明朝的諸位皇帝們,除了孝陵之外都是在萬壽山那邊——你老人家想要孤零零的再開一片新陵區? 盧象升很蛋疼,起碼別人家的皇帝就沒這么干的。 歷史上不是沒有皇帝給自己家換個陵區的,但是看看那都是些什么人? 有一個算一個,基本上都是遷都的,比如永樂皇帝。 崇禎皇帝好好的中興了大明,又沒有遷都,突然提出來這么一茬,難道是想把大明的國都再給換個地方? 問題是,遷都不像是弄個陪都那么簡單的事情,涉及到的事情多如牛毛,搞不好很容易就會出亂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