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葉不凡一邊走,一邊熟絡(luò)的跟這些老朋友閑聊幾句。 他跟著老頭子在村子里生活了十多年。 老頭子的另一層身份,是村子的村醫(yī),除了進(jìn)山采藥和出外診,剩下的大部分時(shí)間都待在小山村。 村子里的村民們都知道,葉不凡和他的師父,醫(yī)術(shù)通神,都是有大本事的人。 在這種山溝溝里的小山村,一般的小毛病,很多村民自己都會上山采藥調(diào)養(yǎng)。 稍微嚴(yán)重一些的毛病,就要去縣城里的大醫(yī)院了。 只不過,周圍這幾個(gè)小山村的村民們,只要葉不凡或者老頭子在村里,幾乎沒有他們治不好的病。 幾乎每天,都有從大夏國各地趕來求醫(yī)的病人。 對此,村里的村民們幾乎都習(xí)以為常了。 從來到小山村的第一天起,老頭子給附近的村民看病,就沒收過錢。 不過,雞蛋、花生、臘肉什么的,倒是沒少拿,吃飯喝酒,也是常事。 等葉不凡能獨(dú)立坐診之后,也遵循了這樣的慣例。 不管是看病還是抓藥,附近幾個(gè)村子的村民,從未受過一分錢。 “天策,你帶葉醫(yī)生上哪過好日子去了?” “小肖,你小子騙我孫子,說要帶他去京都看升旗,害我孫子念了好幾個(gè)月了!” “肖天策,晚上來二牛家啊,咱哥幾個(gè)好久沒一起喝酒了!” 肖天策被送到村子里治病之后,很快就跟村子里的村民們混熟了。 見到肖天策,也都紛紛笑著打趣道。 而肖天策,也沒半點(diǎn)殿主的架子,跟那些村民們嬉笑怒罵著。 村民們也不傻,自然能隱約看出來,肖天策的來頭不小。 但在他們的眼中,不管肖天策是什么人,來自哪里,到了村子里,就是葉醫(yī)生的病人。 很快,距離村子還有五六百米的一顆大榕樹邊,路邊的一塊兩米多高的長條形石碑引入眼簾。 石碑年代久遠(yuǎn),從上面斑駁的痕跡看來,至少有好幾百年了。 石碑上面的字跡已經(jīng)模糊不清,甚至上面還有很多捆綁的痕跡。 這痕跡,是附近的村民長年累月栓牛的時(shí)候留下的。 葉不凡突然停下了腳步,看著路邊的那塊石碑,默默無語。 見狀,肖天策也停了下來。 肖天策在村子里住了那么長時(shí)間,對村子周圍的情況自然是很清楚的。 這樣的石碑一共有四塊,在村子的東南西北都有。 在每一條進(jìn)村的路上,距離村子幾百米的小路邊佇立。 “葉神醫(yī),這東西叫下馬碑,也叫解劍石!” 見葉不凡沉吟不語,肖天策猶豫片刻,還是壯著膽子說道:“葉神醫(yī),類似的石碑我在其他地方也見過,比如京都皇城四周、孔廟面前都有,我在少林和武當(dāng)?shù)纳介T外也見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