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直到許久后,吳年才放開了女兒的小手。招呼了兒子們過來,并端正了姿態,表情頗為嚴肅。 王家以嫡為尊。 吳敏雖然是長子,但是帶隊的卻是太子吳彧。 吳彧還是老樣子,文文靜靜。但漸漸顯露出不凡來。 位高權重。 太子乃是一國儲君,君王備員。 說句不吉利的話,如果吳年御駕出征,死在了外頭。國家的重任,便落在了吳彧的身上。 朝廷十分重視對吳彧的培養,東宮臣子,無一不是精英。 吳彧從小文靜,不太活潑,但聰慧內秀,很擅長讀書。柳香常說,這兒子不像父母。 吳年驍勇善戰,但讀書水平不高。寫出來的字,還被敵人嘲笑。 柳香家務、農活樣樣精通,以前斗大字不認識一筐。這些年雖然努力進修,但也就那樣了。 二人卻生出這么聰慧內秀,擅長讀書的兒子,確實是挺奇怪的。 不過吳彧雖然擅長讀書,卻不是書呆子。人很機靈,與東宮臣子談話,基本不說話,開口就是一針見血。 雖然年少,但卻獲得了老師們的交口稱贊。在東宮臣子中,他的威望極高。 簡單來說。 他不是被人操弄的人,而是操弄人的人。 吳年常說,這小子是保家之主,守業之君。 至于長子吳敏。 吳年只有兩個字。類我。小時候調皮搗蛋,長大后習武修文,弓馬騎射無一不精,身體強壯,膂力過人,常率人狩獵,追虎逐狼,十分驍勇。 至于其他兒子,要么年紀小,要么就平庸。 而吳彧在吳年出征扶桑這三年多的時間中,還負責監國。 吳年低著頭問吳彧道:“太子。雖說有句話。叫做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但是現在國家強盛,父王手中的鋼刀,已經蠢蠢欲動。” “如今高句麗、扶桑已滅。國家北方是蒙元,南方是楚國。你覺得寡人應該出兵向北,還是出兵向南?” 眾嬪妃都露出異色,而柳香想要撓頭,內心嗔怪。 “哥怎么剛回來,就問兒子國家大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