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干得了就干,干不了早點辭職】 【這點事情都干不好當什么風炮手?】 【漢密爾頓有一場比賽可以去嘗試觸碰一下分站賽冠軍,你們就這么迫不及待了?漢密爾頓是你們梅奔的爹?】 【漢密爾頓的分站賽冠軍和秦淼的世界冠軍哪個比較重要,你們梅奔就分不清楚嗎】 【托圣?托嗨!】 【就這?七冠王現在拿分站賽冠軍都要靠著場外因素了嗎?】 【這梅奔待得真晦氣,合同到期了之后直接去吉利吧。】 …… 大部份人還是陰謀論,覺得秦淼這次換胎的失誤是梅奔車隊自己內部的暗箱操作。 總之,自家車隊內的某個車手在某一個固定的地區獲得的支持量太高之后就會是這樣的后果,車隊的一個對于這位車手來說有害,但是又對另外一位車手有利的小失誤就會被無限放大,并且過度解讀。 好在這個時間點,在賽道上的大家都不知道國內網絡上的輿論風暴,畢竟有一面高墻擋著。 而賽道上,秦淼對于這次車隊的失誤倒是沒有發表什么其他的看法和意見。 主要還是因為此時秦淼的大戰略目標已經達到。 還剩6圈的比賽,而維斯塔潘與自己有著高達6秒的時間差距。 就算這個時候給維斯塔潘送上一套全新的軟胎,他也不可能1圈追秦淼1秒,然后在沖線之前把秦淼給絕殺了吧? 所以無論如何,秦淼都可以繼續在車手積分榜上擴大與維斯塔潘的差距。 至于今天這場比賽的分站賽冠軍? 可以爭一下,但是如果實在拿不下來的話,秦淼也沒什么招。 從維修區出來之后,秦淼自然就開始全力追擊前方的漢密爾頓了。 畢竟秦淼是在距離比賽還有六圈的時候換上的新軟胎,此時的賽車很輕,輪胎余量也足夠,秦淼基本上每一圈都在全力推進。 所以從維修區剛剛出來的第1圈,秦淼一圈就追了漢密爾頓0.9秒。 兩人之間的時間差距在一圈過后就從5秒變成了4.1秒。 但這恐怖的追擊速度就像是排位賽階段的軟胎一樣,也就只在賽道上堅持了一圈而已,第二圈,也就是第51圈,秦淼追擊漢密爾頓的單圈速度就從單圈0.9秒,降低到了單圈0.7秒。 第52圈,0.5秒,53圈,0.5秒。 第54圈,0.6秒。 之所以這一圈多追了0.1秒,是因為秦淼ERS的電量充滿了,如果不用掉一點的話,電池一直處于滿電狀態,對于賽車電池來說也是一種傷害,所以秦淼如果需要將電池電量的儲存能力和使用效率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就需要在比賽的過程之中一直將ERS電池的電量維持在80%~90%之間。 這個時候秦淼與漢密爾頓之間的時間差距也就只剩1.8秒了。 而此時距離比賽結束還剩兩圈。 這樣的情況之下,秦淼就算追上了漢密爾頓,在比賽結束之前秦淼估計也只有一次對漢密爾頓發起進攻的機會了。 第55圈,秦淼與漢密爾頓之間的時間差距被縮短到了1.2秒。 經過發車大制造的時候,秦淼已經可以在漢密爾頓身后吸到很微弱的尾流了。 而這個時候秦淼的輪胎也開始有些過熱了,畢竟因為車隊的那一次5.1秒的換胎,秦淼為了追擊漢密爾頓,從維修區出來之后,一直到現在一直都沒有省著自己的輪胎,全力推進之下自然也開始出現衰竭的情況了。 而且漢密爾頓發現秦淼追上來了之后,自己也開始提速,防止被秦淼攆上。 很快,兩人一前一后通過終點線,此時FIA的轉播畫面之中,右側的車手排行榜上方的顯示器上,已經顯示成了56/56。 這是最后一圈了,沖過了終點線之后美國大獎賽就結束了。 而秦淼也靠著這一段發車大直道以及自己賽車的DRS,在發車大直道的末尾吸上了漢密爾頓的尾流,將自己和漢密爾頓之間的時間差距縮短到了1。 現在秦淼真的就只剩下一次對漢密爾頓有威脅的進攻機會了,那就是在第二計時段的DRS區,也是這場比賽的最后一個DRS區。 在接下來整個第1計時段,秦淼又縮短了自己與漢密爾頓之間0.2秒的時間差距。 美洲賽道的第1計時段完全就是軟胎的舒適區,在這個位置秦淼大幅度縮短自己與漢密爾頓之間的時間差距也是正常的。 而賽道上,等漢密爾頓和秦淼兩人一前一后來到DRS檢測點的時候,秦淼與漢密爾頓之間的時間差距也就只剩下0.7秒了。 過監測點的時候漢密爾頓其實有想過在DRS檢測點之前來一腳急剎車,讓秦淼先于自己經過DRS監測點,之后自己再在接下來的DRS區之中利用DRS以及尾流,吸上秦淼的尾流。 但是很快,漢密爾頓又想到秦淼那堪稱逆天級別的防守能力,還有兩人之間0.7秒的時間差距,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有些大膽的想法。 一方面漢密爾頓確實不想要放棄這個相對比較穩妥,拿到美國大獎賽分站賽冠軍的機會,另一方面,這個想法也確實有些過于冒險了,最關鍵的是漢密爾頓不覺得以秦淼的敏銳和反應力,會反應不過來自己這突如其來的剎車。 到時候很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所以漢密爾頓選擇了正常地出入彎道。 秦淼也緊隨其后,出彎之后秦淼又縮短了自己與漢密爾頓之間0.08秒的時間差距,過了DRS監測點之后,秦淼這邊自然就是ERS全力釋放,DRS打開,吸住了漢密爾頓的尾流開始快速地縮短自己與漢密爾頓之間的時間差距。 第(2/3)頁